学道德经的感悟100字
1、长夜漫漫,路亦漫漫,时间真是白驹过隙,一晃步入一年的职场。(学道德经的感悟100字)。
2、时代在发展,社会也在进步,人的追求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对于理想的选择也是各有异同。在日复一日的繁忙工作之中,我们是否有过思考:我们人生的价值在哪里,我们的“幸福感”又到底有多高。通过读《老子》,领略老子的自然之道,感悟先贤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学习其通达自然的人生观,我想我们便能够在喧嚣的尘世中不至于迷失自己,更加明白所谓的顺境逆境都是心境,得意失意都是心意。也正如老子所言,“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是生态智慧,也是发展智慧,更是指引着我们在新的时代迈上新的台阶,更好地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
3、活在当下的我们,面对经济发展、物欲横流,我想我们更应该从老子的《道德经》中问“道”,找到自己的人生准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们的心境达到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4、读的过程中会想到很多的事情,突然明白很多的事情,一种感悟,瞬间即过,过了就继续往下读,我诵读开始设定目标,每一次读完时间有减少就行,不理解、没记住完全不在我的考虑范围。这样我就轻松许多。
5、最后,用庄子的《齐物论》中国的一段话概括就是:“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古所谓悬解也。”人们只有安时处顺,不管得意与示意都能处之泰然,这样才能超越人世间的倒悬之苦。老子道德经的读后感10《道德经》的名字耳熟能详,它是一部国学经典,然而晦涩难懂,从来没有勇气去翻阅。有幸在刘老师的引领下学习了这部经典,感受了它的深奥,它的魅力。老子写的这部《道德经》不仅是自然经,治国经,做人经,也是哲学经,心理经。寥寥五千字却能够涵盖人世间的各个层面,真是太神奇了!初学略有浅薄的感悟。
6、《道德经》可谓言简意赅,一字千金,字字扣人心弦,字字催人深思,足可见老子扎实的文字功底和信手拈来的写作技巧与创新能力。再加上一些经典事例,点睛之笔,妙笔生花,意境深远,照应前文,升华主题,把作者自己要表达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无限感动和惆怅,有浑然天成之感,实乃文章中之极品,古文中之绝笔!令人佩服。
7、学习道德经,就是学习大自然的无私和无我,放下自我的我是,我能,我慢。从人本主义的出发点,修正为以自然大道为出发点。多一分明觉,多一份观念,外在一切似乎没有改变,内在就是心灵的天堂。
8、我最爱读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流连于“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之中。先生书中,多数主人公其实最终都是功成身退,远避江湖。《碧血剑》中,袁承志带同青青等一帮人远走海外,避开中原的战乱纷争;《神雕侠侣》中,襄阳之围得解,三次华山论剑之后,杨过携小龙女绝迹江湖,退隐终南山后的活死人墓;《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辞去明教教主之位,用余生为赵敏画眉;《连城诀》里,“江陵城南偏西,天宁寺大殿佛像,向之虔诚膜拜,通灵祝告,如来赐福,往生极乐”的大宝藏之谜揭破,合葬丁典与凌霜华后,狄云最终也与水笙隐居藏边雪谷;《笑傲江湖》中,令狐冲携任盈盈退隐江湖,花开花落,真正做到了笑傲江湖,也不禁令我心向往之;《鹿鼎记》中,鹿鼎公韦小宝协助康熙帝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平定神龙岛、决战雅克萨、签订《尼布楚条约》等,成为康熙朝第一人,最后也是功成身退,带着苏荃等七个老婆隐居云南大理······先生笔下的这些主人公们,都做到了如《道德经》中所说的:“功成身退,天之道”。当年李白《侠客行》一诗中所言的“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正是他们最好的写照。
9、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自己走过的路,要不断总结,不断思考,找出规律,逐步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掌握未来世界的运行规律。所以对待老子的思想,要批判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他的许多资料在这天看来也是十分具有指导和教育好处的。例如“功成身退”“宠辱不惊”等为人处事的原则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更是安身立命,为人处事的基础。在物欲横流的这天,老子提出的“致虚守静”,“少私寡欲”等处事的哲学是拯救人们心灵的一剂灵药,让我们正确的看待得失,能够净化人的心灵。
10、老子著道德篇,旨在向世人指明可以免祸于身,免祸于社会的圣人之道。"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是圣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非常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同一条人生道路,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走法。
11、流传的话语到最后会失真,这叫作市场导向、市场炒作。所以我们要好好去想一想,到底水用来代表财富比较重要,还是用来代表德行比较重要。
12、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将恐蹶(jué)。
13、 过去对于一的认识就是一个阿拉伯数字,或者说可以合二为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内在本质的联系,以减少冲突而已。而今天对于这个基于道的层面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既然说到是一切未显相和已显相的总和,没有呈现出来的我们没有办法感知到,我们更多的是通过科学的实验,或者通过自己的想法和推测让我知道自己是宇宙的一粒尘埃。宇宙当中还有很多暗物质和暗暗能量,甚至有95%以上是我们作为人没有办法观察,得到感觉得到的。那么呈现出来的5%,是我们作为人类能够看到听到感觉得到的,那么把能够看到听到感觉到的已经成像的部分,在我看来可以把它比作一。就是从无中生出了一个有,这个有已经呈现出来,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一。所以这个一从宇宙本体当中成像出来的一小部分。那么这个一究竟是谁呢?这个一就是我们所认知到的天地万物,日月星辰,大自然中一切的人事物。呈现出来的这一切的意义,是让我们藏于其中活在其中,通过呈现出来的让我们的生命得以延续,同时也让我们的生命在延续的过程当中去通过这些一的应用发现和发掘,支持我们更好的归于道中。
14、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这部书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源、万物的产生、发展、变化、毁灭的规律的理解,博大精深,微言大义,一语万端,当为“万经之王”。
1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的确,最善的人就好像水一样,水滋润万物而不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千百年来中华儿女正是深受其影响,以这样的从容姿态、包容性品格、和谐相处的深厚情怀,共同推进社会文明的互补互融,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学道德经的感悟100字)。
16、学习就是一次蜕变的过程,在学的过程中忽然明白了些什么,否定以前的全部,隔上一段时间,又觉得推翻了以前的全部,一次次推翻,一次次接纳,再不断推翻和接纳中,找到我想要的东西。
17、老.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智。”所以说圣人的治理方法是让人谦虚,让人博学,减弱人的志向,增强人的体魄,让百姓没有知识和欲望,所以智者也不敢滋事妄为,以自然无为的态度治理天下便没有做不好的事。
18、水是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庄子曰:“君子之交淡如水。”淡如山中清泉,自然而纯洁;淡如涓涓细流,清澈而透明;淡如一亩方塘,平静而清幽。水,以其低身的姿态,穿行在崎岖的土地之间,从不与人争高下,只默默地,悠闲地开垦出生命之园,流出一曲又一曲的佳谣。它没有虚名浮利,只懂得宁静致远,悠悠地流向远方。
19、老子认为,道是宇宙存在的基本源头,也可以认定在自然角度上这个道是指特定的运动轨道。所以在人们对老子的分析中,主要认为他的道,因此把他称为“道家”。其实,对于德,是老子不能忽略的另一个主要元素。德产生道和道产生德是互存的两个基本元素,这也是《道德经》的一个主要重要的内涵。
20、深一点的,我把“道”理解为“信仰”。“道”有道路的含义,就像老子坚信自己的道与道路一样,我们也有自己的信仰。上文说的,天道,地道,人道等等的道,不是我们所相信的吗?道,只有在我们理解相信的基础上才能作用于我们自身。这就是那些政治家,哲学家,思想家所一直在做的事:先骗自己,再骗别人。先解释一下我为什么说道是信仰:一是信仰的的虚空性与道的无声无色,无形无状是同出一则的。二是道与信仰都是我们自己无形中所坚持相信的,三是道的种种解释都会作用于我们,形成信仰。
2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2、可一想:现在的混混什么都干得出来,一会没把他干到,自己两眼一翻,两腿一伸,跑到西方游乐世界去了,那也太不换算了吧。我就绕到回家了。
23、感悟,小孩时,学会分对错能帮我们判断事物好坏,少受伤害,成人社会知道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还有很多灰色地带。我们不能完全不分美与丑,但是知道这些不再执着就好了。漂亮好不好,当然好,但是没有漂亮我还是我,不要看得太重。喜欢就去追求,但是也知道那不是永恒的,反正生活在于体验,体验一把美的感觉,何乐而不为呢?
24、《道德经》是老子写的,但它不是关于他的生活,而是关于道德,所以它被称为《道德经》。《道德经》原分为两部分,共5000多字。第一部分第一章至第三十七章主要谈“道”,第二部分第三十八章至第八十一章主要谈“德”。
25、“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每每读到这里,我的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复杂的情感。庆幸?惋惜?我不得而知。
26、第二章中,老子说“行不言之教。”,这是洞悉教育的哲学!老子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面对精力充沛的孩子们,多少教师都把说教作为教育的主要方式。将孩子的个性差异进行了流水线式的管理,产出了一模一样的产品———高分低能的毕业生。从知识传授中课堂上的大量讲述,到品德教育时频频的所谓“讲道理”,似乎教师职业就是以语言为主的工作。而老子却在两千年前提出了“不言而教”的教育哲学。“不言”怎样去“教”?这里的“不言”自然不是不说话,而是反对空洞的说教,是我们现代教育理论中的“身教重于言教”。在他的眼中,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独立、自由、值得尊重。圣人培育万物却不自恃其能,更何况教师教育的是独立个体的学生。我们做教师的虽然肩负着教育的职责,却不该将学生占为己有,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一味地去提出各种要求,每日喋喋不休。学生又怎能真正地快乐成长呢?两千年前的老子已经指出了我们现代教育的弊端。
27、通过第三十九章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了“道”的重要性。顺天道,则国泰民安;背天道,则灾害不断。现把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28、站在我们的角度来说,老子所处的时代是刚脱离茹毛饮血的时代,就能对宇宙之中的规律有着如此深刻的认识: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个有无的论述,可说把世间万物的从生到死,从出现到毁灭剖析得精辟明了。道法自然的见解可说令我们现代人汗颜,几千年前的人就意识到要顺应自然,回归自然,不要去刻意破坏自然。而我们现在把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搞得千疮百后才猛地发现提出环保的概念,要去保护补救了,其实已起不了太大作用了,一些补救措施是不能有多大成效的。因为失去的东西很多是无可挽回的,灭绝了的物种也就永远的消失了!
29、道是一种无限的、无终止的状态,是一切事物产生的源泉。“道”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在永远不停息的,流转与变迁的过程中。“道”还可以视作阴阳、刚柔等两相对峙的力量、事物、原理之相互转化。在“有”、“无”这两个概念上,老子认为无是对于具体事务的有而言的,所以无并不是零或什么都没有的意思。“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老子对于道“无”的外表的形容。老子宇宙事物的变化的看法。老子认为,事物的变化规律可以用“常”。“常”具有普遍永久的意思,所以“道”也可以称为“常道”。而从常道内除的“德”,可以称为“常德”。而称道为“无”,就又可以称“常无”;称道为“有”,又可以称为“常有”。老子认为“知常为明”,知道明白“常”的人,依常来规范日常的行为,不轻易为自己谋私利,就可以称为公了。“知常”指的是依之而行,则又可以称之为“袭明”,或“习常”。
30、林语堂曾说:“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我想这也是每一个人读《道德经》的感受了吧。
31、老子在文章中有些以治国为例,但我想到更多的是家庭教育。如“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在教育孩子时,我们也会出现鸡飞狗跳、水火不容的局面。我们只“以德报怨”用德行影响孩子,只是一方面,还要制定规则。《正面管教》的教育理念是“和善而坚定”,对孩子的行为要用和善的态度,而在做事情之前首先要一起制定规则,这个规则就如“左契”。孩子在做事时,我们应本着“有德司契”的态度,而不是指责、催促。要用坚定的信任的态度和执行力与孩子相处。这样亲子关系会更和谐吧。
32、水,乃生命之源,宇宙之本。人,水所为也,地球,亦水所为也,万物生长,皆赖于水。水有如此之功,然并不邀功,有如此之德,然不求回馈。水,恩泽万物而不事张扬,惠及众生而德行谦卑,总往低处流,总往底下钻。
33、世间万物都在遵循各自的规律不停地循环变化。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水的规律。在七十八章中有这样二句: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34、其实,我们也不必在这方面争论。因为一般人跟他讲德行很重要,他听不进去,而跟他讲财富很重要,他就听得进去。然后再引导一下,最后告诉他不要为富不仁,有了钱以后,还要注意德行,这也是一条办法。
35、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欢迎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36、第1条,宇宙显象出来的万有都是通过2的运行方式呈现的,正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一切事情的呈现都有阴阳两个部分组成。日月代表阴阳,男女代表阴阳,白天黑夜分别代表阴阳,甚至于美丑善恶长短高下声音前后等等,一切一切的呈现都有两个面,如同一件事情的发生从表象上看是阳面的价值,从背后看有阴面的价值,任何事情有因有果,因果也可以说是阴阳的两个层面。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道是通过阴阳两个面协调运营产生的,那就说明了阴阳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物理学当中有质能转化定律,物质和能量也是代表阴阳的两个面,也有能量守恒法则,一切事情都会在阴阳两个方面进行不断的调和和守恒,这里多了那里少一点,那里少了又补足一点,关于得失关于健康财富,也是在得失当中去平衡,甚至死亡也是重生。看清楚了这一点,对于我们的心态那就是特别重要了,天道守恒,宇宙阴阳平衡法则,等同于告诉我们人类遵循天道无为而为。
37、水,看似无力,实则有力,表面软弱,内心坚强。坚硬易折,柔软耐久。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以柔克刚,以软胜硬。
38、感悟,这些都是些实际管理的技巧,不鼓励,控欲望等等,其实对我来说,有点反其道而用,明白所有的手段和工具都是有一定副作用的,但是为了做事情,只能暂时借用,如果有更好的方法,也会尝试改变,尽可能的顺应人性,不过多干涉。看到这些弊端,也正是管理者学道的好处,不可滥用、常用那些方法或工具,适可而止。
39、如文中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就告诉我们,一个人不仅要了解别人能战胜别人,更应该了解自己有勇气战胜自己。对待竞争,我们要敢于去迎接挑战,对待失败和不平等我们要报以一种平常心,用合适的方法去改变或适应,而不去盲目的争鱼死网破。这样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终的成功,只有厚积才会勃发。同样,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所以老子提出的无为,不是不做任何事情,而是不做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事情。当你不做违反自然和社会规则的事情时,你所做的其它事情就是无所不为,所以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上善若水就是这种无为而为的辩证极致。
40、《道德经》仅区区五千字,可只要你用心去读去理解,你会发现当中的道理岂是区区五千字便能概括的。老子注重人的无为思想,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的无为论应该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无为思想用在为人处事的观点上来看,便是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41、每个孩子大概都会在童年梦想着自己长大后成为这样那样的“家”,然而,当这些孩子长大之后,又有多少人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愿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