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智慧
1、心即理也。无私心即是当理,未当理便是私心。
2、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心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
3、译文:人事物将来的好坏成败都有其外示毫末征兆。如同看到一片叶子的飘落,就可以推知秋天的来临;看到低洼地里的水冻结成冰,就明白数九寒天到了。(王阳明心学智慧)。
4、说和看的,正是绝思绝欲与人的天然良知之间的冲突
5、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6、所以修习阳明心学,要抓住两大关键词——心能诚意,事上磨练。修心做事两不误,出世入世能兼得,这正是王阳明人生智慧的精髓所在。
7、冈田武彦(1908—2004),国际阳明学大师,日本当代著名儒学家,被儒学大师杜维明赞为“儒学祭酒”。
8、王阳明坚定的相信天理良知就是人的本心,一直都住在人们的心里,只是有时被蒙蔽了,人们不需要学习什么大道理,只需要明心见性,用本性的心去探究万物的现象便是格物致知。
9、译文:能清楚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的人,是聪明人;能在看到自己弱点的同时改正并战胜这个弱点的人,是真勇士;自暴自弃,怀疑自己的潜能的人,是将长期卑下的精神和灵魂;相信自己,自强不息的人,终将获得胜利和无比的成功。
10、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这样就不会过分的责备别人,而对自己要求严格。
11、万物共生共存,天地本没有善恶之心。就像庄稼和杂草,本是一般无二的生物,天地没有偏袒谁,也没有厌恶谁。人心本来也是如此,无善无恶。
12、阳明心学其实可以用几个核心命题串起来理解,主要是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知行合一和致良知。
13、修身是为了工作质量提高,提高工作质量来自于修身。
14、“我愚昧得很,”该官员既迷惑又惊奇,“难道您让我一边工作一边温习您的学说?”
15、首先要知道王阳明心学其实就是儒学思想文化形成的学说。而心学的核心思想就是《大学》“致知”和《孟子》“良知”相结合而形成了王阳明心学核心“致良知”。
16、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7、第四句是"为善去恶是格物"。好了,这才落实到修身层面。格物,格其不正使其正,正什么?正心!把心里的邪思杂念都血拼掉,这些都是"人欲",毫不留情地灭掉,还给心体一个纯纯的良知之心。此外,还需要"在事上磨",注重每一个过程自己的心里是否还有"人欲",不断地省察去除。
18、体悟本心,而不是在古书中搜寻,不但浪费精力,还白白丢了清明的本心。
19、 王阳明历经三次科举考试,于弘治十二年(1499),28岁中进士,在南京授刑部主事。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宦官刘瑾擅政,并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王阳明上疏论救,而触怒刘瑾,被杖贬谪至贵州龙场。阳明先生在贵州龙场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并没有抱怨世道对其不公,反而因为时间的富足而苦苦思索人生的意义,他反复问自己:“如果圣人处于如此境界,将如何想?”最终阳明先生在龙场悟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20、年龄越大越明白:使人有乍交之欢,不如无久处之厌
21、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全是务实之心,即全无务名之心。若务实之心如饥之求食、渴之求饮,安得更有工夫好名!
22、义无反顾地把其良知之学付之于行动。生命不息,传道不止。一个人有了一个可以用一生去实现的理想,终身不移,这是一种牺牲,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23、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24、必须有勇气,用功久了,自会有勇。因此孟子说“是集义所生者”。容易取胜,就是大贤人。
25、人生启迪:心的本体就是最本真,不矫揉造作,不过分修饰,不画地为牢,不损人利己。人应永远保持“初心”,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光明磊落,坦诚纯粹,永远长新。什么是“初心”?不自私,存大爱。
26、人生启迪:忙碌是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一种生活状态。不幸的是,与身体的操劳相伴随而来的,还有内心的忙乱急躁、焦虑不堪。所谓“身之主宰便是心”,倘若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能给内心留一份悠闲,而使其深受烦恼与担忧所累,便更难在为人处世之时做到游刃有余、潇洒自在。
27、只要念念不忘存养天理,就是立志。能不忘记这一点,久而久之心自然会凝聚在天理上,就像道家所说的“把凡胎修炼成了圣胎”。时刻把天理记在心里,逐渐达到精美、弘大、神圣的境界,也只是从这一意念不断保存发扬开来的。
28、志大才疏、好高骛远,只会自取其辱,人要有自知之明,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才会让自己更接近成功!
29、工作是为了糊口,与其有关的词汇是“乏味”“机械”“劳累”等,充满了俗世气味。
30、这位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在龙场悟道的那天起,就开始了自己的传道之路。
31、现代人读来,觉得纯粹胡编,不符合人之常情,但故事并不违背心理逻辑。注意他老婆的逻辑:既无可报答,何不杀之。说明这份感恩心对他和他老婆造成了无法承受的心理压力。压力大到了必须得清除压力源,否则自己活不下去的地步。那么什么样的人,才会把感恩当作致命的威胁呢?那一定是平时高调标榜自我,刻意营造道德楷模形象的人吧。或者至少也是需要人际支持,有伦理追求的人。否则只需像乌鸦、公鸟一样自然反应就好了。
32、强调“知行合一”,知道了就要去行动,不然不能算真知道。影响了后世人们做事的方法,要学会脚踏。实地。
33、人必须在事上磨炼,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34、学习应该返身自省。如果只去指责别人,就只能看到别人的错误,就不会看到自己的缺点。若能返身自省,才能看到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哪还有时间去指责别人?
35、以言语谤人,其谤浅。若自己不能身体实践,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3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则不至于责人已甚,而自治严矣。
37、《神奇圣人王阳明2》一书用明快晓畅的语言解读阳明心学的传世典籍《传习录》,结合当下生活,深入浅出地阐释阳明心学心即理、知行合致良知的核心理念,一本书让你轻松读懂阳明心学的神奇智慧,修炼强大内心,开启与生俱来的正能量,获得幸福完美的人生。
38、心即理也。无私心即是当理,未当理便是私心。
39、工作就是修行,工作情境则是标榜进取精神的最好的修行之地。
40、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
41、志不树立,天下就没有可成功的事,即使是各种工匠技艺,也没有哪个不是靠志气才能学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