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里安的名言
1、当时设计的方案,是利用加莱、布伦和敦刻尔克三个港口,每天撤走1万人。但没预料到的是,港口只剩下了敦刻尔克一个,而40万英法联军已经被压缩到了狭长的沙滩地带,三面临敌,背后是海——没过多久,德军只需要架起大炮,就直接可以在沙滩上进行一场炼狱般虐杀。
2、他同时也是装甲战、坦克战的倡导者,被誉为德国装甲兵之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著名的德国陆军将领之一。
3、所有奇迹的产生,总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背后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你必须要有一个“坚持到底”的信念。
4、隆美尔在与意大利军的交流中曾多次表示其军方与政府不可靠,并指责意大利将领贪图享受。根据他非洲作战参谋的叙述,隆美尔在军营中过得十分节俭,并与部下住同样的军营,使用同样的配给品,因此隆美尔成为深受士兵爱戴,但将官不甚喜欢的将领。
5、一个国家只有在战争时期才会处于和睦状态。休金斯米尔
6、但是,我们可以在行动中不断获取新的信息,从而调整自己的认知与策略。这才是我们在不确定环境下的认知常态。
7、大动干戈: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8、这个时代的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俾斯麦
9、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在之前的战斗中损失惨重,虽然拉库京第24集团军在纸面上仍有两个师的装甲力量,但他能用于投入实际战斗的只有35辆坦克。不过即便是,苏军还是在兵力、火力和装备上占据优势,因为随着古德里安部队南下,叶利尼亚突出部的主要防御交给了德军步兵第20军负责,而这个军在当时根本没有坦克。
10、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
11、1986年,对克劳塞维茨思想情有独钟的美军,提出了一个描述当代战争环境的经典概念,这个概念今天也已被商界普遍接受。它就是所谓的VUCA,有人把它翻译成“乌卡”。
12、作者深知“要撰写一部大战史,收集对立面的材料至关重要,如果只是从‘山这边’来考察这场战争,不仅眼光会受到局限,历史真相也难免会受到歪曲。”
13、法军当时依仗自己有“万年不破”的“马奇诺防线”,一直不肯主动出击
14、政治的目的本应是为人类谋求最大的幸福,但动物聚在一起免不了撕咬,地球在日益变小,人类的自我折腾却总是越闹越大。
15、曾经有历史学家评论说:如果希特勒能够听取与他的判断不同的忠告,比如布劳希奇在敦刻尔克问题上、加兰在不列颠之战期间、曼施坦因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时、隆美尔在阿拉曼战役之前、古德里安在库尔斯克会战之前,以及其他许多将领在其他场合提出的积极建议,德国将处于更加有利的战争地位。
16、即便再怎么无奈,当9月10日暂停进攻的命令下达以后,朱可夫还是命令部队就地转入防御。
17、你的城垣将在骑兵、车轮和战车的嚣声中颤动。
18、至于赖歇瑙和曼施坦因的关系则较为模糊,曼施坦因在其回忆录中很少提及赖歇瑙,而赖歇瑙由于早早就心脏病去世,也没能留下和曼施坦因有关的资料,他们俩的关系我们只能做一些主观的猜测。曼施坦因和赖歇瑙在军事上的交集有两次,一次是在波兰战役中,赖歇瑙指挥的第10集团军正好在龙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麾下,而曼施坦因是该集团军群总参谋长,由于战役结束的很快,所以两人交集也很少。另一次是在东线战场,曼施坦因担任第11集团军司令,而他的上司就是赖歇瑙,时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不过由于克里木半岛的战事较为独立,基本是曼施坦因自己独立指挥,赖歇瑙的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对其影响很小,而且不久之后赖歇瑙就病故了。
19、环境是动态的、不确定的、复杂的,而人的理性与认知能力总是有限的。在充满变数的不确定环境中,人们对于大势的理解不可能一步到位。
20、滑铁卢之战当天早上,拿破仑信心满满地对参谋人员说:“我们获胜的机会至少是百分之而失败的可能性不到百分之十。”
21、希特勒原本要任命元首办公室主任布勒将军为新的总参谋长,但是在7月20日的刺杀希特勒事件中,布勒将军也受了重伤,短时间内难以恢复,所以希特勒不得不再次挑选一名新的总参谋长,这个人便是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大将。此时的德军高级将领们已经是大不如前,许多拥有战略头脑的将领都已经被希特勒所解职,不再受希特勒的信任,如曼施坦因、哈尔德、克莱斯特等人,再之前的勃劳希契、博克、布施等老将就更不用说了。当时希特勒最信任的陆军将领就是莫德尔和克鲁格了,莫德尔是东线最关键的前线指挥官,来回调动“救火”,根本抽不开身,而克鲁格已经被调查出参与了刺杀希特勒事件,被希特勒视作叛国者,选来选去实在选不出合适的人选了,只能是选择古德里安了,希特勒虽然非常不喜欢古德里安的性格,但是至少古德里安是忠诚的,可靠的,他并没有卷入刺杀事件中。对于总参谋长的选择,忠诚已经被排在了能力的前面。
22、以战养战:利用战争中获取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继续进行战争。
23、即使有冯·施陶芬贝格团队的“女武神计划——720事件”刺杀希特勒,但并不代表主流认知。在二战的最后时刻,甚至一些国防军德国高层(注意,非d卫军)和其家人选择自杀给元首和第三帝国”殉葬“。比如,陆军元帅莫德尔、陆军参谋长克莱勃斯等等。还有,希特勒复兴国家虽然采用了“杀鸡取卵”的方式,但不得不承认,效果出奇的好。
24、当德军在战场上与敌人厮杀之时,希特勒和德军高层也始终在暗中博弈。
25、在当时,古德里安选择南下的突破口恰好在苏联第13和21集团军之间,而在这里的第40集团军却隶属于基尔波诺斯上将的西南方面军,不归叶廖缅科指挥,这就使得苏军第40集团军只能独立面对古德里安的主力部队,无法和友军做到战场协同。
26、长者向敌人宣战,而年幼者将于战场身先士卒!——赫伯特·胡佛
27、马云则习惯于到各个办公室转转,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闻味儿”。
28、此外,还有个客观原因。纳粹d的反人道罪行(虐待战俘、屠杀无辜平民、对犹太人、吉普赛人的种族灭绝等等)主要是d卫军实施的。
29、在“发电机行动”制订之时,当时决定英法两军是可以共同使用船只的。但英国当时的远征军总司令戈特却没有得到通知,所以,他下令部下不准法国人登上英国人的船只。
30、但正是那场被堪称“奇迹”的大撤退,让“敦刻尔克”这个名字,名垂青史。
31、10:数量居劣势之军,可以采取更多地使用自动武器或者更加迅速地发扬火力的方式压倒数量居优势之敌。——隆美尔
32、你不必和敌人进行更多的缠斗,除非你要让他们了解战争的艺术——拿破仑·波拿巴
33、为了早日重返家园,士兵们将奋勇抗战!——拿破仑·波拿巴
34、第二阶段,9月1日-9月5日:在完成重组、加强以后,铁木辛哥的部队将和朱可夫的部队一起向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发起全面反击,并在东面和东北面突破德军的防御地幅;
35、刀枪入库:没有战争,不用武备;和平麻痹,解除武装,不作戒备。
36、丘吉尔带来了盟军撤离敦刻尔克的最新数字:5万人。但他并不是来报喜的,因为他必须面对法军新任总司令魏刚的质问:
37、但最关键的,还是敦刻尔克沙滩上的撤离行动。
38、但事实上,德军施图梅集群早在8月24日晚就彻底合围了苏联第22集团军的主力,而赶来增援的苏联第29集团军也被德军突破了右翼防线。
39、金钱是爱情的基础,也是战争的资本。——托·富勒
40、“面对升迁的机会,将军们往往会隐忍内心的质疑,这就使希特勒有足够的时间来离间军方的共识。
41、蓝色箭头为当时德国A、B两个集团军群的进攻方向
42、以逸待劳:逸:安闲;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43、德国国防军先驱泽克特将军的话更为发人深省,他曾以先知般的口吻告诫世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已经成为众人皆知的格言,这是很危险的,同样可以言之有理的是:‘战争是政治的破产’。”
44、不幸的是,尽管几乎所有的将军都知道“知彼知己”的原则,但真实的战争历史无数次地验证了“知易行难”这句格言是多么的正确。
45、散兵游勇:勇:清代指战争期间临时招募的士兵。原指没有统帅的逃散士兵。现有指没有组织的集体队伍里独自行动的人。
46、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富兰克林
47、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苦,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黯淡,何来辉煌。
48、现在,希特勒已经把自己的目光彻底放在了乌克兰地区,毫不掩饰自己对苏联资源产地的贪婪,尽管陆军参谋长哈尔德和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冯·博克都警告希特勒这样做将严重耽误德军向莫斯科推进的时间,不过希特勒却认为赢得西南方向的胜利将使德军下一步进攻莫斯科的行动变得更加顺利,因此一意孤行。
49、机在于应事,战在于治气。尉缭《尉缭子十二陵》
50、更致命的是军方内部对战略战术的分歧。军方与最高统帅在战略战术上的矛盾。
51、根据博克的指示,霍特的第三装甲集群和阿道夫·施特劳斯的第九集团军将从北翼向苏军发起进攻,占领大卢基、霍尔姆等地区,以期和德国北方集团军群保持战线一致,保证中央集团军群的左翼安全;
52、一年之后,古德里安的见习期结束,被授予少尉军衔。随后被晋升为中尉并在1911年被分派至隶属普鲁士陆军通信兵团的第三通信兵营。1909年10月,古德里安所在的轻步兵营被调到汉诺威省驻防其间,他与玛格丽特·哥尔尼(MargaretaGoerne)相识并订婚,由于老古德里安认为儿子还太年轻,不能过早成婚,所以在经过4年之后,也就是1913年,他们才结婚。自此以后,玛加丽特就成了与古德里安同甘共苦的贤内助。但是他们新婚快乐很快被一战的战火所打断。从1914年8月起的四年中,他只回家过一次。上前线后不久,古德里安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不幸——父亲就去世了。这对他来说既是个重大的打击,因为古德里安一直把自己的父亲当作是典型的军人的楷模。但同时也有高兴的事情——他有了第一个儿子海因茨·顾恩特尔(HeinzGünther),1918年9月17日,他又有了第二个儿子库尔特(Kurt)。
53、只有胜利者,才能用战争去换取和平。——萨卢斯特
54、打草惊蛇: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55、而且虽然”作战地图“的说法不可考,但当时随着德军装甲部队的深入,确实面临着法国境内河道纵横的各种地形,出于装甲部队突进太快太久——可能也是当时大多数人初次接触装甲作战的缘故——会有损耗乃至有伤亡的考虑,希特勒决定让古德里安的部队先休息调整,以便接下来投入到在法国的其他战斗中去。
56、为了早日重返家园,士兵们将奋勇抗战!——拿破仑·波拿巴
57、所以,在认知的过程中,你应该关心的,是什么是对的,而不是谁是对的,更不是你才是对的。
58、立志趁早点,上路轻松点,目光放远点,苦累看淡点,努力多一点,奋斗勇一点,胜利把名点,祝你折桂冠,成功新起点,幸福多一点,笑容亮一点。
59、古德里安吸取了前辈军事家的经验,并结合自己的独创,提出了著名的“闪电战理论”,他的核心观点是:应该尽可能的集中使用坦克装甲部队,以奇袭的方式,快速机动的进行战争。
60、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斯大林之所以会拒绝基尔波诺斯上将的撤退请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坚信苏军能守住基辅地区。
61、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
62、8点——18点,同总司令飞赴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就以下问题召开会议:
63、看到这里,有很多人也许会以为我在故意黑苏联,我也懒得解释了,直接给你们看反击行动开始之前,第20集团军司令卢金给铁木辛哥的报告:
64、从古德里安的口述中可以看到,装甲部队机动作战新观念的崛起也曾备受保守派的阻挠,他也提到了若无希特勒的慧眼识才、破格提携,也不可能有这些后起之秀的一战成名。
65、在纳粹德国,这样的战功肯定够换个元帅的,因为小胡子前期对元帅军衔的提拔很随意,终第三帝国共计有28个元帅,元帅不算什么值钱东西。既然不值钱,为啥就非得差古德里安这么一个呢?
66、但是,负责最后守卫的法国第一兵团大约4万名法军,他们失去了逃离的机会,在血战之后,全部被俘。
67、你肯定听说过“花剌子模的信使”这个故事吧?据说,中亚古国花剌子模有个奇怪的风俗:凡是给君王带来好消息的信使,就会得到提升;而那些给君王带来坏消息的人,则会被送去喂老虎。
68、当希特勒启动巴巴罗萨计划入侵苏联时,得到了几乎所有高级将领的支持,包括号称最具有战略头脑的曼施坦因。而事实上,巴巴罗萨计划依据的全是一些不切实际的假设。在那一天,德国在二战中的悲剧命运就已经注定。
69、正是由于南方集团军群的缓慢进展,再加上苏联西方面军的顽强抵抗,使得苏德两军在第聂伯河一线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突出部,而中央集团军群恰好就位于这个突出部的侧后方——希特勒一眼就看出德军完全能通过从中央集团军群调兵南下,在背后给南线苏军一刀,从而全歼苏联西南方面军,并夺取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乌克兰地区。
70、再看隆美尔、古德里安、曼斯坦因,他们是职业军人,军人的本职工作就是服从国家命令,效忠政府,况且,希特勒这套政府班子还是民选出来的,合法上台执政。
71、所有的这些因素,都是促成“敦刻尔克大撤退”产生奇迹的原因,但所有的这些因素背后,还有一个关键的原因。
72、在这个过程中,第一个过程的认识是否符合实际情况,需要重新加以检查。“如果计划和情况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就必须依照新的认识,构成新的判断,定下新的决心,把已定计划加以改变,使之适合新的情况。”
73、“战争是政治以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军事大师克劳塞维茨的名言我们耳熟能详,在当年德国也不无市场,但真理过头便成谬误。
74、对于战争或者竞争中的决策者来说,这种高估自己优势的心理倾向,会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让决策者的认知充满错觉,甚至产生一种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的虚幻,因而无法对所处的态势形成真实的感知。无知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自以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