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的一生
1、“突然间,我清晰冷静地感到过往的感觉,就像过往的时光本身,已无法挽回了——即使有可能做到–——重回旧时也会是痛苦和不适的。”
2、想象他人的内心世界是人类的一项核心能力。然而我们并非生来或自然而然就能将这项能力运用得非常好。领会他人内心的真实感受是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列夫•托尔斯泰,这位19世纪的俄国作家,沉迷于试着描绘他人头脑中正在发生的事情。他是“心理”小说的代表人物,这类小说不仅讲述了一个故事,还尝试生动地展示出不同的人物角色“都是什么样子”。小说不仅告诉我们这些人遭遇了什么,还揭示出站在他们的处境可能会有哪些感受。托尔斯泰意识到这意味着小说可以超出纯娱乐的层面:它在编造故事的诱人幌子下,可以大幅加速我们对人生经验的体悟。
3、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喜欢发怒,他们往往无缘无故地发怒并危害别人。大家都可以理解,为什么吝嗇的人会去欺侮别人;他想要占有财富,自己发财;损害别人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作恶的人损害别人,对自己却丝毫无益。这是何等的疯狂啊!(据苏格拉底)
4、托尔斯泰早期写过文学论文,如《人们为什么写作》(1851)肯定文学的崇高使命;《在俄罗斯文学爱好者协会上的讲话》(1859)反对暴露文学,但仍主张文学应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60至70年代的论文中,主要强调应为人民而写作。最值得注意的是晚年的论著。《莫泊桑文集序》(1894)要求忠于现实主义艺术的原则;要求作家对所描写的事物抱道德的态度,明确“善和恶之间的区别”。《什么是艺术?》(1897~1898)批判“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观点,指出当时一些美学理论为统治阶级的口味进行辩解的实质,揭示颓废派艺术反人民的本性及其哲学思想基础;同时提出艺术是人们交流感情的工具的论点。《论莎士比亚及其戏剧》(1906)指责莎士比亚的剧作反民主和不道德,但也能道出他的剧作的某些艺术特点。这些论著都阐明作者后期关于艺术实质和作用、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艺术的道德意义等问题的见解,后两部还同时要求文艺传达宗教意识。(托尔斯泰的一生)。
5、理——论国家——论科学——论法学——答一个波兰女子书——为了爱上帝之故停着想一想吧——致一个老信徒书——致一个革命d人书——是了解的时候了——向为了爱真理而受难的人致敬——路人与农人——乡村之歌——父与子的谈话——与一个旅人的谈话
6、惯于奢华对自己并无益处,因为你为自己的肉体需求越多,那么为了使这肉体吃、穿、住得更好,它所受的苦累也就越多。注意不到这个谬误的,只是那些善于用种种欺骗手段安排生活的人,他们让别人不为自己而必须为他们劳动,由此可见,对这些人,对这些富人来说,奢华己不仅是于己无益,而且也是一种败坏道德的事。
7、托尔斯泰著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这几部被视作经典的长篇小说,被认为是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高尔基曾言:“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8、托尔斯泰一岁半丧母,9岁丧父。1841年他的监护人姑母阿·伊·奥斯坚—萨肯去世后,改由住在喀山的姑母彼·伊·尤什科娃监护。于是他全家迁到喀山。1847年4月退学,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这是他母亲的陪嫁产业,在兄弟析产时归他所有,他的漫长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度过。
9、一捧泉水,一片面包干,对于以体力劳动为生的穷人来说,比无所事事的富人吃的最昂贵的饮食,还要香甜可口。富人对一切都吃腻了,一切都索然无味,无论什么都引不起兴趣。而对劳动者来说,每一次进食、每一次饮水、每一次休息,都会带来新鲜的乐趣。
10、“小心,当你想痛打人身上的魔鬼时——千万不要碰到他身上的上帝。”这就是说,责备一个人时,不要忘了,他身上有上帝的灵魂。
11、《忏悔录》(Исповедь,1882年)
12、最危险和有害的口头语之一是——“大家都这样”。
13、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国的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农村遭到巨大的破坏,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趋赤贫。当时俄土战争的重负,连年饥馑给人民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这时托尔斯泰越发地关心人民的困苦。他积极地参加当时的救灾工作,目睹了农民和城市贫民的可怕处境,在他多年探索、思考的基础上终于看清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本质。 作者参加1891至1892年的赈灾工作,体会农民与地主之间有一条巨大的鸿沟,农民贫困的根源是地主土地私有制。
14、从19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托尔斯泰增强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对自己宣传的博爱和不抗恶思想也常常感到怀疑。这在《哈泽—穆拉特》等作品中有所反映。沙皇政府早就因他的《论饥荒》一文而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至此又因《复活》的发表,指责他反对上帝,不信来世,于1901年以俄国东正教至圣宗教院的名义革除他的教籍。这个决定引起举世的抗议,托尔斯泰却处之泰然。同年他因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而写《致沙皇及其助手们一文》;次年致函尼古拉二世要求给人民自由并废除土地私有制;1904年撰文反对日俄战争。他同情革命者,也曾对革命的到来表示欢迎,但却不了解并回避1905年革命。而在革命失败后,他又反对沙皇政府残酷杀害革命者,写出《我不能沉默》一文。
15、《哈吉·穆拉特》(Хаджи-Мурат1896年-1904年撰写,1912年出版)
16、只有那不知道上帝就在他心中的人,才会认为一些人优于另一些人。当一个人爱某些人胜过爱另一些人时,他的爱就是俗人的爱。在上帝之爱的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类的生命刚刚诞生或死亡时,无论他属于哪一个阶级,我们那时都会受到同样的感动,这说明,人人平等的意识是与生倶来的。
17、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等。
18、1856年他就起草方案,准备以代役租等方法解放农民,并在自己庄园试行。1860年因长兄尼古拉逝世,更加深了悲观情绪。1859至1862年间几乎中辍创作,先后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和附近农村为农民子弟办了20多所学校,并曾研究俄国和西欧的教育制度,1860至1861年还到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和比利时等国考察各国学校。后又创办《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等教育杂志。1862年7月他外出时,家中遭到宪兵连续两天的搜查。不久他关闭了学校。
19、一八七四年 论民众教育(致J.U.沙季洛夫书——提出莫斯科文学委员会之报告书)
20、一八九〇年 为何人类如此昏愦——“四十年”(地方传说)——克勒策奏鸣曲跋——论邦达列夫——论性的交际——论亨利•乔治之计划——一个基督徒的回忆录——圣徒传——圣约翰——“我们的兄弟”——中国的生的智慧(《道德经》)——大众的福利——尼古拉——自杀论(论这怪现象的意义)
21、1862年托尔斯泰与17岁的索菲亚·安德列耶芙娜·托尔斯塔娅(СофьяАндреевнаТолстая)结婚,索妮娅是沙皇御医的女儿,他们前后育有13个孩子。他和妻子的关系至今仍有争论,可以确认的是大部分时光他们过得不错,他妻子帮助他管理庄园,这使得托尔斯泰可以将全部时间用于文学作品的精雕细刻,在这里,托尔斯泰给人类留下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传世之作。他每一部作品都要修改很多次,他妻子也进行誊清和保存文稿的工作。
22、一八七三年 萨马拉饥荒感言(致莫斯科夫•韦多莫斯特主编书)
23、该书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24、他坐在我身后,我看不到他;然而–——在半明半暗的房间中,在每一个声响中,在我自己的内心中——我无处不感到了他的存在。他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虽然看不到,却都在我的心里产生回响。
25、看到喜欢的姑娘,还要躲着呢,因为没有钱,去招惹人家,最后铁定会被羞辱你翻,被挖苦,被讽刺,在现实中,真的屡见不鲜。现代相亲,大多数都是准备好了,有房子了,车子了,才会去相亲。
26、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27、人越是为灵魂而生,他在所有事情上遇到的阻碍越少,因此他也就越少怒气。
28、他对她的爱也是同样的炽热,这对情侣间的心醉神迷在婚后仍然继续。“在我眼里,这世上只有他,我肯定他是世上最棒最完美的男人;所以如果没有他,我在这世上就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了。”托尔斯泰优美地描绘出他们共同生活中的幸福的点点滴滴–——欢笑满溢的早餐时光,流淌着音乐的夜晚,柔情蜜意的午夜晚餐情景。渐渐地,我们听到了冲突与幻灭的音符。进入婚姻生活的两个月后,尽管有他的陪伴,她还是开始感到孤独、乏味,并时常被他的一些怪癖惹恼——特别是每次在她心烦意乱的时候,听到的都是他那种冷冰冰的逻辑论调。
29、《一八五五年八月之塞瓦斯托波尔》(Севастопольвавгусте1855года,1855年)
30、在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中,他还提出了“托尔斯泰主义”,对很多政治运动有着深刻影响。托尔斯泰于1902年至1906年间每年均获得多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并于1901年、1902年和1909年多次获得诺贝和平奖提名,而他从未获奖也成为诺贝尔奖历史上的巨大争议之一。
31、《复活》是托尔斯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作家一生探索和思想的总结,被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高峰。小说通过玛丝洛娃的苦难遭遇和聂赫留朵夫的上诉经过,广泛而深刻地抨击了法庭、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反动官吏的残暴昏庸、毫无人性,撕下了官办教会的伪善面纱,反映了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极端贫困,勾画了一幅已经走到崩溃边缘的农奴制俄国的社会图画。 《复活》多次被中国教育部列为中学生推荐读物
32、他是一个十分有容忍心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有着深刻思想的人,列夫·托尔斯泰在很多事情上面都表现出了自己的各人性格特征。列夫·托尔斯泰面对着民生疾苦有着十分强烈的洞悉感,在列夫·托尔斯泰的晚年生活中,也能够看出,列夫·托尔斯泰对于民众生活有着十分敏锐的触摸感,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索之后,列夫·托尔斯泰的性格中也体现出了十分激进的特点。
33、《克莱采奏鸣曲》《哈泽·穆拉特》《伊凡·伊里奇之死》
34、最危险和有害的口头语之一是——“大家都这样”。许多情况下人作恶是出于自己的肉欲,而更多的情况下人作恶是为了得到赞赏,为了世俗的荣誉。当你很难或者几乎无法弄明白,一个人为什么要做他正做的事时,那么请你相信,他行为的动机——就是希望获得世俗的荣誉。大人摇晃婴儿,不是为了防备外界因素引起他哭闹,而是为了使他无法哭闹。我们面对良知的时候也是如此,我们压抑良知的声音,乃是为了讨好他人。我们无法使良知平静下来,而是力求达到我们所需要的一种效果:对它听而不闻。
35、一八七六年 安娜小史(一八七三——一八七六年)
36、一九〇一年 唯一的方法——谁为有理——告有闲的青年——告俄国劳动者书——论宗教之容忍——理智,信仰,祈祷(论文三篇)——答神圣宗教会议书——军官的杂记簿——论俄国同盟(信)——致俄皇及其参赞(其一)——论教育(致比鲁科夫书)——致《布尔加雷日报》书。
37、早期作品主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1851~1857年)、军事小说集《塞瓦斯托波尔故事》(1856年)、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年),以及赴西欧旅行时写下的小说《琉森》(又译《卢塞恩》)(1857年)等。
38、托尔斯泰在高加索时开始创作,在《现代人》杂志上陆续《塞瓦斯托波尔故事》等小说。1855年11月他来到彼得堡,受到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等人的欢迎,并结识冈察洛夫、费特、奥斯特洛夫斯基、德鲁日宁、安年科夫、鲍特金等作家和批评家。托尔斯泰倾向于德鲁日宁等人的观点,但又认为任何艺术不能脱离社会生活。至1859年,他同《现代人》杂志决裂。1856年底以中尉衔退役。次年年初到法国、瑞士、意大利和德国游历。
39、一八六三年 十二月d人(预定的长篇小说中的断片)
40、惩罚对人来说永远是残酷而痛苦的。假如它不是残酷而痛苦的,它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监禁,在今天的人们看来,是如此的残酷而痛苦,正如一百年前存在过的笞刑一样。
41、一八八五年 通俗传说(两兄弟与黄金;比老人更乖的幼女;敌人抵抗而上帝坚持;三隐士;基督之诱惑;基督之痛苦;伊利亚特;一个饿鬼;忏悔的罪人;上帝之子;一幅最后之晚餐的画;蠢货伊万的故事)——通俗故事(二老人;烛;爱之所在即神之所在;无从熄灭的火焰)——十二使徒之教诲——苏格拉底——彼得传——面包师彼得
42、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语录#
43、大约70岁的时候,托尔斯泰把他对身为作家的思考汇辑成帙,写出长篇著作《艺术论》。他完全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观念。他提出艺术拥有伟大的使命:“在知识的演进中——错误的和不必要的信仰被排除出去,为更正确和更有必要的知识所取代。在情感的演化中也是如此,这种更迭经由艺术发生。低级情感–——相对于人性的美好不够善良且不太必要的情感——将被排除出去,由更好地服务于我们个人和大众的更善良的情感所取代。这正是艺术的目的。”
44、帕斯捷尔纳克画作《战争与和平》,1893年
45、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46、《家庭幸福》《哥萨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娜》
47、一个人越骄傲,那些把他作为蠢人看待并利用他的人就越多,这些利用他的人想法是对的,因为他们用最明显的手段去欺骗他,而他却视而不见。骄傲无疑就是愚蠢。
48、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49、读完托尔斯泰这段语录,可见我们上面分析得都太俗,但也现实。而托尔斯泰这段语录中所言更是充满了智慧。人世间的一切美,变化,魅力,真的是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在,这是多么富有哲理啊。
50、《舞会之后》《复活》《主与仆》《跳水》《活尸》《蜡烛》
51、没有钱,没有房子,还是老老实实上班,不去自讨没趣是最好。在我们这个年代有钱了,那处处都很爽,处处都感觉很美丽。不用上班,可以睡到自然醒,可以玩到自然累,看到喜欢的姑娘就敢去追,而且追一个准一个。
52、惯于奢华对自己并无益处,因为你为自己的肉体需求越多,那么为了使这肉体吃、穿、住得更好,它所受的苦累也就越多。注意不到这个谬误的,只是那些善于用种种欺骗手段安排生活的人,他们让别人不为自己而必须为他们劳动,由此可见,对这些人,对这些富人来说,奢华己不仅是于己无益,而且也是一种败坏道德的事。
53、正是在这场沉思中,她最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曾在很长时间内隐隐约约感觉到的事实–——旧日的恋情和那时的自己已经死去。玛莎感到她对他们爱情的终结负有责任,她的丈夫也难辞其咎。他们共同扼杀了它。
54、《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1855-1856)
55、有钱,就是这么长脸,自带光环,你只要把身价财产透露一下,不用多说话,不用去告白,女人都会来主动找你,主动靠近你,主动跟你表白。这个社会,就是这么现实。美丽的人生,全靠钱。
56、当一个人爱某些人胜过爱另一些人时,他的爱就是俗人的爱。在上帝之爱的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