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巴金的资料简介
1、关于英若诚执导的《家》。1982年8月,英若诚应邀到美国密苏里大学戏剧系讲学,校方希望他为该系排练一出中国戏,于是他带领戏剧系的学生排演了巴金原著、曹禺编剧的《家》。1982年10月,英若诚执导的《家》在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的海伦剧院表演艺术中心演出,“看过这次演出的人觉得,这些演员虽然绝大多数是欧裔的人,但行动举止却很有中国气派”。1984年,央视二套播映了由上译厂译制的英若诚执导的《家》。曹雷回忆,“尽管美国的演员穿着中国的长衫马褂,乍看有点滑稽,但是,他们把握人物很细致到位”。
2、清代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五岁的小巴金随同父母亲离开成都,沿着古驿道坐轿、骑马、乘船,来到了广元县。这儿山明水秀,北望秦岭、南视剑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诞生地。
3、(5) 巴金:《后记》,《巴金全集》第20卷第703页。(关于巴金的资料简介)。
4、1985年,四川省作家协会给省委省政府写了报告,要求恢复巴金故居。巴金知道后不同意,说:“不要恢复故居,如果将来要搞点纪念,可以在旧址钉一个牌子,上面写作家巴金诞生在这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就行了。”
5、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6、(31) 罗荪1983年2月27日致巴金信,孔瑞、边震遐编:《罗荪,播种的人》第276页。
7、巴:改过一次,改动不大。主要是性格方面改过一点,说明我都同情。比如说主要人物汪文宣,有些人说他是窝囊废,我说他是个很善良的人。那个社会让这样善良的人,这样好的人,这样的老好人都活不下去,都这样子,说明那个社会应该崩溃了,应该改革了。我的意思就是,通过人物的命运写那个时代,来控诉旧社会。所以,我就说最初有些人,我自己也是这样看法,好象这是一部绝望的书,是一部悲观的书,我自己当时也有点看法,有点影响,但是实际仔细想想,还不是悲观的,是有希望的!
8、写完了《寒夜》以后,巴金没有再写新的长篇。这个时期除了翻译以外主要是作编辑工作,还有就是读书。客厅里客人来往不断,他有时陪客,有时就躲到三楼上去。有时来了客人,喊他下来,他就披着一件半旧的人字昵夹大衣,手里捧着一本书,眼镜推在额上,从楼梯上走下来。一面招呼,一面嘴里还咿唔地说着什么。自然,这时的来客一定是熟人。
9、品读|新时代的文化种子——坂井洋史:五四时期学生运动的一侧面——《陈范予日记》中的“一师风潮”(节选)
10、1960年5月,巴金在《忆个旧》一文中,说到个旧需要挖泥船:“听说云锡公司已经向大连厂订购了,却担心不容易运到那里。”大连的造船工业领先全国,这里的“大连厂”指的应是大连造船厂吧?大连,是一个工业发达的城市,这个特点可能为很多人所忽略。但是,另外一个特点世人皆知:大连是一个旅游城市,是休闲疗养的胜地。
11、巴金的母亲对子女的教育也花费了许多心血。在广元的日子里,她给巴金和两个姐姐、两个哥哥亲手装订了小白纸本,差不多每天都亲自给孩子们手抄一首娟秀的小字的词。晚上,巴金在桐油灯前的方桌旁靠着母亲读写和背诵小本上的词,后来他深情回忆说:“这是我们幼年时代唯一音乐。”
12、(29) 郑荣来:《中国现代文学馆筹建处正式成立,胡乔木前往祝贺,巴金赠巨款和大量藏书》,《人民日报》1982年10月17日第1版。
13、近来曹禺常常从北京到上海来住一阵子。他是来工作的。工作之一是想完成他三十年前没有完成的剧本《桥》。工作是艰巨的,重拾旧梦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容易,可是这是值得努力以赴的工作。在巴金家里有几次都谈到了《桥》。曹禺说他在设法找在《文艺复兴》上发表过的前两幕原作,他在努力寻忆、收集四十年代重庆的生活印象;他在努力继续写。有时表现出非常吃力的样子,这时巴金就给他打气。“打气”并不能概括他们对话的全部气氛,发生在两个老朋友之间的对话使我这个旁听者受到了非比寻常的感动。巴金已经是近八十岁的老人了,我看他就像推着一部车子过桥,他吃力,但耐心,一点点地使劲地推。他微笑着,说着笑话,但总不离开主要的目标。笑话有时是有点辛辣的,这时曹禺就像个爱娇的孩子,要躲闪;但也会承认自己的有些举动是可笑的。在这种地方我看到了曹禺的诚直、天真,这是非常可爱的性格。我想,他总是会被一步步推上桥顶的吧。
14、《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85年第五期
15、出于对客死他乡的巴恩波同学的纪念,写了一个“巴”字,作为笔名的第一个字。1958年3月,巴金在《谈〈灭亡〉》一文中说:“我的笔名中的‘巴’字,就是因他而联想起来的,从他那里,我才知道百家姓中有个‘巴’字。”笔名应有两个字组成,另一个用什么字好呢?正颇费踌躇时,詹剑峰走了进来,见他似在思考什么,便询问原因。李尧棠如实相告,并说要找个容易记住的字。詹剑峰是个热心人,见桌子上摊着李尧棠正在翻译的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一书,指指说:“就用克鲁泡特金的‘金’吧。”于是李尧棠爽快一点头:“好,那就叫‘巴金’,读起来顺口又好记。”随之便在“巴”字后边写了个“金”字。
16、 随想录
17、不久,毛一波结婚,巴金曾约人去他家“饮酒祝贺”。他也到宝光里14号巴金和索非住处,一起“吃鸭子馄饨”。巴金把《列宁进天堂的故事》“送”给他编入《樱花时节》,显然是出于他俩的友情,《樱花时节》就是他俩的友情纪念物。
18、关于《寒夜》的修改。巴金在《关于〈寒夜〉》中提到,“过去我已经改了两次,就是在一九四七年排印《寒夜》单行本的时候和一九六〇年编印《文集》最后两卷的时候”,“我更喜欢收在《文集》里的这个修改本”。巴金在与孙道临的交谈中提到,《寒夜》“解放后,重版几次,我也改过一些”,这里指的当是巴金在1960年底在成都编辑《巴金文集》第十四卷时作的修改。关于这次修改,正如巴金所言,“主要是把人物性格写得更复杂一些,更丰富一些”,“主要是性格方面改过一点”。
19、容易确定的是,一切是巴金的笔名,泰伦、微明是索非的笔名。署一切译的《茶房也是一个人》,刊于《开明》一卷八号“儿童读物专号”;署微明译的《论嫉妒》,刊于《新女性》1929第十二期;署泰伦译的有四篇:《幸福的梦》刊于《中学生》1930年第七期,《小红帽》《红帽女郎与狼》分别刊于《学生杂志》1930年第八期、第十二期,《小国王》在《文华》月刊 1930年第十期开始连载,后由开明书店出版单行本,署索非译。
20、1985年获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名誉院士称号,
21、手札涉及的内容既有创作编译、人际交往、社会活动等方方面面,还有大量的日常生活细节。比如,臧克家1977年10月12日致巴金信中,谈到巴金在1977年10月赴京瞻仰毛泽东遗容期间与朋友严文井、卞之琳、沙汀等的会面情况。巴金1976年8月6日致李健吾信,则是唐山地震后互报平安、互通近况的信。
22、简析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巴金小说的创作风格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929-941年为早期:主观色彩浓厚,风格多样,热情是他作品中最稳定、最有价值的东西。1942年后:热情有所收敛,风格由多样趋向统在客观写实的日常生活琐事中寄托人生理想,风格朴素自然。《还魂草》是风格转变的代表作。这种风格演变有三个标志:“家庭”涵义发生变化。早期“家庭”是黑暗的象征物。后期“家庭”是强权的对立物,作家珍惜的伦理组织。作家塑造英雄形象的热情向塑造平凡的小人物转化;理想化、类型化的单纯性格转向生活化、立体感的复杂性格。作家的人道主义思想本色越来越显示出来。
23、孙:现在看这个电影,这三个人倒还是可同情的人物,有一点复杂。
24、《寒夜》反映抗战最困难时期底层知识分子及其家庭的悲惨命运,为被践踏被蹂躏的小人物申诉,表达了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的良知。
25、我建议中国作家协会负起责任来创办一所中国现代文学馆,让作家们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它完成和发展。倘使我能够在北京看到这样一所资料馆,这将是我晚年的莫大幸福,我愿意尽最大的努力促成它的出现,这个工作比写五本、十本《创作回忆录》更有意义。(4)
26、巴金最终选择放弃了《一双美丽的眼睛》的写作,当然不排除身体健康状况一年不如一年的事实,当然更主要的是为了专心写《随想录》这部大书。由此可知,《随想录》在巴金心中的分量之重。
27、《幸福的梦》共收13篇世界语译作:《家》《遗产》《四个音乐家》《小弟妹》《小红帽》《红帽女郎与狼》《一朵超自然的玫瑰花》《逃亡》《不贞之花》《幸福的梦》《小国王》《茶房也是一个人》《论嫉妒》。这些译作大多发表过,但译者署名不有泰伦、鞠馨、无名、一切、微明等。要找到“周姚”,就必须查核清楚这些笔名的使用者。
28、《不贞之花》《遗产》分别刊于《新女性》1929第十期、第十二期,均署“无名”。巴金1931年写的《秋天里的春天》译者序中说到索非翻译了匈牙利尤利·巴基的短篇小说《遗产》,而《世界语汉译小丛书》第三种就是署索非汉译的《遗产》。因此,用在《新女性》杂志上的“无名”,可以确认是索非。
29、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编的内部刊物《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85年第五期的作家访问栏,刊有《巴金和孙道临谈〈寒夜〉》,署名雯佳,不见于已出的巴金研究资料。谢文芬回忆道:
30、巴金同志是中国共产d的亲密朋友、著名的无d派爱国民主人士。
31、因其特殊贡献,1999年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下属的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8315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巴金星。
32、《新女性》1929年第 7期刊有译自世界语的《家庭》一文,署保加利亚鲍莱诺夫著,鞠馨女士转译;《唐弢藏书·图书总录》收有四册《世界语汉译小丛书》,其中一册是《家》,署保尔耶诺夫著、索非译。经核查,《家》与《家庭》译文相同,应是收入时易名。由此可断定,鞠馨女士也是索非的笔名。很明显,这个笔名就是索非用了妻子的名。索非于1929年1月结婚,就在这一年,他在开明书店出版的杂志上至少发表了三篇署名鞠馨或鞠馨女士的世界语译文,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此笔名是为了纪念他俩的新婚而取。
33、为证实“周姚”就是索非,需查核清楚其他译文初刊时的署名与索非的关系。解读“周姚”的含义,还要确认“周姚”与巴金无关。
34、在这次展览中,巴金故居也专为大连读者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品”,那就是10封不同时代的大连读者写给巴金先生的信(包括写给巴金女儿和身边工作人员请转巴金先生的)。在这里,大连长宏电器厂的沃野,是求购《随想录》的;在金州某部当兵的杨彬,信中给巴金讲了个故事:“我讲这个故事是要告诉你,你给广大读者的爱是永远的”;瓦房店市22中教师林述元2001年3月24日的信是向巴金倾诉读者之爱的:“自从十七岁那年,我含着眼泪读完了先生的代表作《家》以后,我便深深地爱上了先生的书了。尽管当时经济条件比较困难,但我也千方百计地积攒钱,到书店里把先生所有的书全买下来,废寝忘食地阅读”……作家和读者,多么纯洁而又真挚的关系啊。
35、本书为日本作家坂井洋史先生所著。作者用缜密的逻辑对巴金的有关生平事迹进行了严谨探讨和合理的想象推理。解析了《随想录》的叙述策略和魅力,论述了围绕巴金的重新评价以及关于日本最早的巴金的作品的翻译及介绍,还有由一张老照片说起的杂考两则等。全书文字洗练流畅,能清晰地展现作者的思路。因此,这也是一部巴金研究的力作。
36、笔调变得深沉、悲哀和忧郁,到了《寒夜》则将这种悲剧式的语言艺术提炼到了巅峰状态。巴金前期作品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激越奔肆,一泻千里,无法以迁回婉转,含蓄凝炼对其加以规范。
37、那时,我在巨鹿路上班,陕西南路地铁站上面,是巴金先生住过的霞飞坊(今淮海坊)。从地铁站出来时,我时常会想到黄裳先生描述的当年巴金家的热闹场面,想到汪曾祺、黄永玉、黄裳、穆旦……这些生动的面孔。
38、这样,可确认收入《幸福的梦》中的13篇世界语译文,一篇为巴金所译,11篇为索非所译。至于《四个音乐家》,未查到有关资料,可能未发表。实际上,《四个音乐家》与《小弟妹》《小红帽》等都是格林童话,笔者认为应是索非所译。
39、巴:大概有八种。也许有十多种文字。除了《家》而外,就是《寒夜》翻译的多。《寒夜》在日本有四个译本。
40、孙:昨天我去看了北影厂的《寒夜》,您看了吧?
41、黄裳先生的家,在淮海坊的隔壁的陕南邨。我偶尔会收到他的来信,有时也和李国煣老师一起去看他。相比于淮海坊门前的热闹,陕南邨比较安静,走进黄裳先生家的那栋楼更有闹中取静的感觉。窗外几棵树遮住了阳光,还是墙上挂的字的暗示(“雨意欲成还未成”),这里给我的感觉,每次来都是阴湿的天。不过,黄先生的笑容很灿烂,像他的大肚子一样饱满,得意时不是微笑,而是“嘿嘿”两声。他的话不多,偶尔有一两句,声音很大,大约是耳聋的缘故吧。一般都是我问他答,这间歇,是默默相对。我偶尔会望望窗外,现在回忆,居然从来没有问一问《榆下说书》的“榆”还在楼后吗?
42、俱往矣,距离此信六十年后的2014年,在傅雷夫妇忌日(9月3日)的前一夜,外面下着大雨,我在武康路巴金故居中整理资料,突然发现一个印着黑字的信封,打开看,里面是“举行傅雷先生骨灰安放仪式通告”,里面,还夹了一张代办花圈的通知。通告的内容简单,又冰冷:
43、李树德,河北廊坊师范学院英语教授、中国译协专家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早年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大学。曾在农村工作多年,后调入高校教授英语。教学之余从事翻译和文学创作。翻译作品有《欧·亨利全集》(合作)《助你成才》《世界名家名著赏析》《魔堡》等;有小说、随笔等发表于各地报刊。
44、来蓉20多年,对于巴金先生,却少有关注,只是停留在成名作——《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雾·雨·电”,作为成都的一张文化“名片”,很有必要深入了解一下。意外发现,聚知斋却有这么多关于先生的藏书,仔细看了看,居然是巴金先生不同时期的作品,连书信,恋爱史,以及成名作,选集等,几乎都囊括了。
45、趁自己还年轻,给自己一个机会。努力奔向自己想要的生活。
46、1954年9月15日—29日,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60年4月,散文集《赞歌集》出版;同年,当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冲击。1979年12月,杂文集《随想录》(第一集)出版。1982年10月,《随想录》(第三集)出版。
47、关于粤语版的《寒夜》。1955年香港华联电影企业公司推出李晨风编剧、导演的粤语版《寒夜》,吴楚帆饰演汪文宣,白燕饰演曾树生。巴金与孙道临在对话中都称赞吴楚帆的演技不错,巴金1962年在4月在《谈〈寒夜〉——谈自己的创作》中也曾高度评价吴楚帆的演技:“四年半前吴楚帆先生到上海,请我去看他带来的香港粤语片《寒夜》,他为我担任翻译。我觉得脑子里的汪文宣就是他扮演的那个人。汪文宣在我的眼前活起来了。我赞美他出色的演技:他居然缩短了自己的身材!”应该说,巴金对粤语版的《寒夜》印象是很不错的,只是对影片中过于强调汪母的封建思想持不同意见。
48、兹为服尔德《查第格》及巴尔扎克《于絮尔·弥罗埃》二稿事奉渎。自胜利以后,所有书稿前后校对,均亲自负责对底,因对于出版格式,可随时批改,力求美观,合理;对内容文字,多看一遍,即可多发现毛病,多修改一次。故一九五三年十月,适夷兄来沪商谈为将由平明转移人文,并约定以后专为人文翻译时,弟即提出均在上海发排,以便亲自照顾,免京沪间寄递校样,耽误时日。
49、新中国成立后,巴金同志历任平明出版社总编辑,《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华东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荣誉委员。
50、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成都人。作家、翻译家、出版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主要作品有:小说《灭亡》《家》《春》《秋》《憩园》《寒夜》等,散文集《海行杂记》《黑土》《随想录》等多种,有《巴金全集》《巴金译文全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