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简介及作品介绍
1、司马迁著。见《史记》。这是先秦道家、法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申不害和韩非的一篇合传。关于老子,文章说他担任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至于孔子见老子,老子过函谷关等记载,不足为信。传末指出老子思想的核心是“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并指出后世的儒、道两派互相排斥,有意将儒、道并列,表明司马迁对汉初将儒家“定于一尊”的现象有所不满。接着写庄子,说庄子攻击儒、墨之学,其思想的要旨来源于老子。庄子辞章的特点是汪洋恣肆。传末记载庄子拒聘楚相一事。接着依次写申不害和韩非。说申不害的学说“本于黄、老而主刑名”,他推行法治,任韩相时,使韩国富强起来。说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他上书韩王,未被见用,于是痛心于韩国不修明法制,儒生搬用《诗》、《书》,扰乱国家,写下《孤愤》、《五蠹》、《说难》等篇。传末写韩非入秦,被李斯所害。司马迁把道、法两家合为一传,是因为法家法治理论的基础,来源于道家“无为而治”等思想,申、韩二传中“本于黄、老”一语已明确点出了两家的关系。文章选材严密,所记四人的事迹不多(申不害仅寥寥数语),重在叙述两派学说的实质及渊源关系,结构布局经作者匠心经营,并包含着深刻的用意。
2、总之,该书不仅细致分析了韩非子政治思想,而且揭示了其蕴涵的多种理论可能性及相关历史实践,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韩非子政治思想乃至整个传统政治思想资源的视角和途径,也为我们重新认识传统思想与现代政治文明建设之间的思想关联提供了一种具有历史眼光的借鉴和反思。
3、再者,体例独创,方法论意识明确。教科书式的论著体例,长于说事,短于论理。该书则采取了问题意识的体例,即围绕韩非政治思想这个主题,将涉及的主要问题予以运思,大问题以章,其中的小问题以节,逐个突破,看似形散,实则神聚。如韩非“专制论”是学界影响较大的观点,该书则用一章的篇幅以详细考察其来龙去脉及得失。方法论观念的淡薄,在一段时间以来的中国思想史研究中表现尤其明显。近些年来,有学者提出了“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的历史”的思想史理念,这就在“由子书到子书”、“由思想到思想”或者“由社会到思想”的研究套路之外,大大拓展了思想史研究的范围和资料范围。我们不能排除思想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但也不能夸大这种影响。我们应该拓宽思想史的研究视野,从历史中发现并考察思想的轨迹。该书研究的是韩非的政治思想,其中也有对先秦诸子思想的探讨。在研究的过程中,作者并没有罗列法、术、势、仁政、无为等概念及其阐述,而是从历史出发,侧重探讨该时期所形成的普遍的政治思想共识,把该时期的政治思想从众多的具体主张中抽绎出来。这也意味着作者不仅看重思想家的言论,也注重其历史活动及影响的考察。这样的研究思路,就会促成一种从历史中发现思想的研究方法。这也是不同于“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的历史”的一种新研究方法的尝试运用。
4、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溢文,世称王荆公、王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游褒禅山记》、《伤仲永》、《元日》、《泊船瓜洲》等,乡贯临川,集为《王临川集》。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5、李汝珍。字松石。主要作品为《镜花缘》,以浪漫主义手法写幻想图景,如“君子国”、“女儿国”、“两面国”等。
6、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7、秦王政认为李斯说得有理,便把韩非交司法官吏治罪。李斯又派人送毒药给韩非,让他及早自杀。韩非试图亲自向秦王嬴政陈述冤情,但却无法见到秦王。(韩非子简介及作品介绍)。
8、韩国当时眼看着秦国越加强大,韩国感到了危机,为了阻碍秦国的前进脚步,他们开始想的是通过消耗秦国的国力,(韩非子简介及作品介绍)。
9、韩非子的主要著作《韩非子》是先秦法家学说集大成者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当时,在中国思想界以儒家、墨家为代表,崇尚“法先王”和“复古”,韩非子的法家学说坚决反对复古,主张因时制宜。韩非子攻击主张“仁爱”的儒家学说,主张法治,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四个政策。韩非子提倡君权神授,自秦以后,中国历代封建专制主义极权统治的建立,韩非子的学说是颇有影响的。
10、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定的征兆。冰河解冻,柳梢鹅黄,那是春天来到的征兆;塞草枯黄,雁阵南飞,那是冬天临近的征兆。井水突然下降,鸡犬惊惶不安,那可能是地震的征兆;早晨朝霞满天,春晓大雾弥漫,那也许是雨天的征兆……以至于个人无意中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在预示着未来的吉凶,事业的成败。
11、那么我冒昧地请问,是什么原因使他的行动与言论相违背呢?”回答是:“游说之难就是他致死的原因啊!”
12、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人称“小李白”。主要作品为《书愤》、《示儿》、《钗头凤》等。结为《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魔笔记》。中国古代最高产的诗人(有诗9000多首)。
13、君主怀恨而不发作,搁置罪犯而迟迟不动刑,使群臣暗中憎恨而更加忧惧,因而长期不知结果如何的,可能灭亡。
14、韩非被韩王派遣出使秦国,于是文采斐然的韩非为秦王嬴政所赏识而倍受重用。由于李斯提出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通天大计,而首要目标就是韩国,但作为韩国公子的韩非与李斯政见相左(韩非主张存韩灭赵),妨碍秦国统一大计,廷尉将其投入监狱,最后逼其自杀。
15、欲成其事,先败其事。(事情有时候要做成他却往往要先败坏它)
16、韩非所处的时代是战国晚期,而作为一个思想史阶段,战国晚期对于整个战国时代来说,不仅是它的接续和继承,更多的是一种背叛与断裂。在思想上的表现是,战国是思想创造的时代,战国后期则更多是思想实验的时代;战国诸子重分,而后期诸子重合,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先秦诸子思想由“差异”到“共识”的转变。作者以这个转换为视角,以考察“共识”视域中的儒法关系为切入点,认为在“救世”情怀方面,先秦诸子存在“共识”;在基本的政治价值层面,先秦诸子思想都同源于“古之道术”。因此,作者对“儒法合流”的传统说法提出质疑,认为这种说法“未能摆脱基于学派差异与分歧而形成的‘儒法斗争’的思路,这种思路抽空了法家政治思想中基本的政治价值而将其转手归属给了儒家”。(第92页)这样,通过这个视角的考察,韩非政治思想的时代特点与价值就凸显出来。
17、1汪曾祺,现当代作家,“京派小说”代表。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胡同文化》。
18、便对嬴政说:“韩非是韩国的一个公子,如今您想吞并各国,韩非最终还是要为韩国利益着想,而不会为秦国尽心效力的,这也是人之常情。现在您不用他,而让他在秦国长期逗留后再放他回去,这不啻是自留后患啊。还不如依法将他除掉算了。”
19、秦始皇绝对是千古一帝,其胸襟、气魄、雄才大略容不下韩非?
20、岑参,曾任嘉州刺使,世称岑嘉州。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等,结为《岑嘉州诗集》。
21、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
22、简慢凌侮大臣,不知尊敬亲戚,劳累百姓,杀戮无辜的,可能灭亡。
23、孟子,名轲,宇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书由其弟子编辑。主要作品为《孟子》共7篇,各取篇中开头几字为篇名,如《梁惠王》、《公孙丑》、《告子》等。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诸子哲理散文,“四书”之一。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影响较大。
24、在战国时期,号称是产生了诸子百家,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真正对中国文化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的,有以下几家。
25、陈寿,字承祚。主要作品为《三国志》。《隆中对》出于此。
26、韩非据史料可考,故土在西平县出山棠溪北岸的韩堂村。韩堂村建有韩家祠堂,而后迁至出山镇西南,韩堂村留名至今。韩祠为韩家宗祠,何代修筑无考,但每年春节韩姓子孙敬奉韩家宗祖一直延续,韩祠历代修复,破损于解放初,1958年在此建出山礼堂,有“思辨”碑石一块,村人说曾盖在西街井口,后无下落。
27、而所谓的礼,其实就是名。孔子是高度重视“正名”的。“名”其实就是社会秩序,也就是说,一切社会的运行,必须遵守一种等级秩序。做君主的要有君主的样子,要遵守君主的规范,做臣子的要有臣子的样子,要有臣子的规范,做儿女的,要有儿女的样子,要遵守儿女的规范。儒家正是用礼,编织起了一张以封建宗法制为纽带的大网。
28、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北宋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出于此)。有《醉翁亭记》、《秋声赋》、《六一词》等,结为《欧阳文忠集》。《六一诗话》是我国第一部诗话。
29、1舒婷,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代表诗人,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
30、田汉,著名戏剧家,我国革命戏剧的奠基人。主要剧作有《咖啡店之一夜》、《名优之死》、《丽人行》、《关汉卿》、《文成公主》等,另有京剧《白蛇传》、《谢瑶环》等。他是“五四”以后最有成就的剧作家之一。歌词《义勇军进行曲》经聂耳谱曲后广为流传,后定为国歌。
31、地形不险要,城墙不坚固,国家无积蓄,财物贫乏,没有防守和打仗的准备却轻易去进攻别国的,可能灭亡。
32、听信婢妄的谗言,使用近臣的计谋,内外悲愤而一再干违法之事的,可能灭亡。
33、两个唐尧不能相互称王,两个夏桀不能相互灭亡;灭亡或称王的关键,必定取决于双方治乱强弱的不平衡。木头的折断一定由于蛀蚀,墙壁的倒塌一定由于裂缝。然而木头虽然蛀蚀了,没有急风不会折断,墙壁虽然有了裂缝,没有大雨不会倒塌。大国的君主,如能运用法术作为暴风骤雨去摧毁那些已有灭亡征兆的国家君主,那么他要兼并天下就不难了!
34、韩非是间谍,这种说法则是来源于《战国策》。
35、“明主兼行上下,故奸无所失。伍、闾、连、县而邻,谒过赏,失过诛”(明君同时监视上层与下层,所以不会漏掉一个奸贼。使各级组织:伍、闾、连、县都象邻居,互相监督,告发坏人的就进行奖赏,放走了坏人的就加以诛罚)–––––从商鞅到韩非子,皆以连坐对付“奸人”,为后世所秘用。
36、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中国第一位全力创作通俗小说的作家。主要作品有《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三国演义》为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小说。四大奇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之一。
37、他考察了以往的得失变化,撰写了《孤愤》、《五蠹》、《内储》、《外储》、《说林》、《说难》等五十六篇文章,约十多万字。
38、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杂家是战国末年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着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39、势要善用,法是赏罚的两把刀怎么用,看你术的悟性了
40、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称尼父、圣父,鲁国人,儒家创始人。书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主要作品为《论语》20篇,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如《学而》、《为政》等。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诸子哲理散文,语录体,列为“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之一。
41、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别称柳柳屯田。主要作品为《雨霖铃》、《八声甘州》等,有《乐章集》传世。大量创制慢词(长调),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
42、韩非,法家集大成者。主要作品为《韩非子》,全书55篇《扁鹘见蔡桓公》、《五蠹》、《南郭处士》等都出于此书。哲理散文,先秦法家的代表著作。
43、“有道之君,不贵其臣;贵之富之,彼将代之”–––––––怕臣民显贵,尾大不掉,功高震主,所以,中国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的酷烈的屠杀。
44、看到根本利益不去追求,知道祸乱的苗头不加戒备,带兵打仗的事懂得很少,而致力于用仁义粉饰自己的,可能灭亡。
45、“人主之患(毛病)在于信人。信人,则制(受制)于人”–––––很难让中国人讲信用,也很难让中国人信任别人。
46、他还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47、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主要作品为《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乐游原》、《锦瑟》、《无题》等,结为《李义山诗集》,另有《樊南文集》。《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是一首长篇政治诗。《无题》诗多以爱情为题材,缠绵绣丽,意象朦胧,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
48、第二是道家。道家的创始人老子,与孔子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观。如果说孔子的人生观是社会伦理学,是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话,老子的哲学则是自然哲学。
49、豪门贵族的家臣被任用,历代从军的功臣却被排斥,偏僻乡村里有善名的人得到选拔,在职官员的功劳反被抹杀,推崇私行而轻视公功的“,可能灭亡。
50、若李斯是嫉贤妒能之人,又为何把韩非的作品介绍给秦王呢?并且当时秦王只是对韩非赏识,仅此而已,又没有对韩非加以重任,根本不可能对当时有绝对权力的李斯造成任何威胁。
51、《韩非子》为读者呈现了一位人所共知的韩非子,并结合其作品,介绍了其跌宕起伏的一生和主要的政治观点。读者将看到一位虽口讷难言,但才思敏锐,虽身在秦国,却心系故土,周身上下充斥矛盾的韩国公子。蕴“法”“术”“势”于一炉,昌君主驾驭制衡臣子之术。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52、“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在韩非子的眼里,父子、夫妻、君臣的关系都不可靠,他是彻底的绝情主义者。
53、刘勰,字彦和,晚年为僧,法名慧地。主要作品为《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文艺理论专著。
54、因为人之常情,无非趋利避害;刑德二柄,则无非威胁利诱。这里面有甜头也有苦头,唱红脸也唱白脸,所以是“两面”。
55、对于个人来说:前期年少以儒修学养性,厚积薄发;中期年青以法为大风,渐行叱诧之事,终积大功大德;后期不追俗愿,持盈保泰,信守道家。
56、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形态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掌管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57、轻视法令而好用计谋,荒废内政而依赖外援的,可能灭亡。
58、“故群臣陈其言,君以其言授其事,事以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诛”(所以,让群臣陈述其言,按照其言让他办事,然后按照其事责成其成功。如果大臣功效卓著,言行一致,就对他赏赐;如果功效甚微,言行不就对他诛罚)––––––韩非子要求臣子言行一致,这对当今企业管理有借鉴意义。
59、韩非子生活于公元前3世纪,是战国后期韩国的王族,善著书。韩非子生活的时代,韩国国势日益削弱,他出于爱国心,屡次上书韩国国王,建议变法,主张统治者应当以富国强兵为重要任务;但国王并没有采纳。于是,他根据历史上治国的经验教训和现实社会状况,写出了《五蠹》、《孤愤》、《内外储说》、《说林》、《说难》等十余万字的政治论文,辑为《韩非子》一书。
60、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毛遂自荐》、《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等出于此书。历史散文。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被誉为“实录、信史”。鲁迅赞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之前“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之首。
61、秦王嬴政听说韩非是个德才兼备的人,便想约见他。韩非正好作为韩国的使者来到秦国,就趁机写信呈给嬴政,劝说道
62、“明君之所以立功成名者四:一曰天时,二曰人心,三曰技能,四曰势位”––––––韩非子只是主张利用民心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多数情况下是主张违逆人心,实行强权恐怖统治的。
63、这是韩非对君主讲的,而我们芸芸众生凡夫俗子学你两面三刀没啥用啊,文章一开头就讲了,这是给宦海特种兵写的,但是也是讲给小片长,小鸡头的对于普通科员来说
64、办事迟疑而没有成效,软弱怯懦而优柔寡断,好坏不分而无一定原则的,可能灭亡。
65、刘安,封淮南王。主要作品为《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
66、“行义示则主威分,慈仁听则法制毁”(表彰个人品行,就分去了君主的威势;听信于仁义说教,就败坏了法制)–––––––韩非子把奖赏与树立自己的权威、道德教育与法制对立起来,所以,他走向了一个极端。
67、刘禹锡,字梦得,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主要作品为《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等,结为《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
68、在人生观上,老子认为我们要清心寡欲“清静无为”,因为道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你不要妄想去改变自然,而是要顺应自然。到了庄子的时代,庄子更是提出了“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理论,这就进一步强化了道家的顺应自然安时顺命的人身观。
69、韩非子另主张‘‘名实相符’’,认为君主应根据臣民的言论与实绩是否相符来决定功过赏罚。对于民众,他吸收了其老师荀子的“性本恶”理论,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要以法来约束民众,施刑于民,才可“禁奸于为萌”。因此他认为施刑法恰恰是爱民的表现。(《韩非子·心度》)。容易让人忽视的是韩非是主张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的。他认为严重的徭役和赋税只会让臣下强大起来,不利于君王统治。
70、国小而不处卑位,力弱而不畏强势,没有礼仪而侮辱邻近大国,贪婪固执而不懂外交的,可能灭亡。
71、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王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王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72、“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治国的手段)具(具备)矣”––––––法家虽赏罚并用,但赏为表,罚为里。(古代)中国的法就只是刑法,没有保护人民权利的民法。
73、10艾青,原名蒋海澄,著名诗人。主要作品为《大堰河——我的保姆》、《黎明的通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手推车》、《光的赞歌》等。他的作品标志着“五四”以后自由体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又给以后的新诗创作带来很大影响。
74、不是谁非要怎么样,大自然是个生物链,社会也是,大家都要生存,都有生存。
75、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
76、文天祥,字宋瑞,履善,号文山,民族英雄。主要作品为《正气歌》、《过零丁洋》、《〈指南录〉后序》。有《文山先生全集》。其爱国精怀激昂动人。
77、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便退而著书。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78、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海若,临川人。主要作品为《牡丹亭》(又名《还魂记》、《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又叫“临川四梦”。是浪漫主义杰作。
79、郁达夫,现代作家。主要作品为《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
80、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而这个道,是天地间的最高法则,是推进宇宙万物、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是高于天地鬼神而存在的。天地和人类社会,都要遵循“道法自然”的规则,而“道法自然”,其实是说要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而不是按照人类所想要的样子。在“道法自然”思想的影响下,老子提出了自己的人生观和政治观。
81、其中,威势是前提也是基础。韩非说得很清楚,飞龙和腾蛇一旦掉到地上,就跟蚯蚓、蚂蚁没什么两样。由此可知,权力和威势才是靠得住的,其他都靠不住。
82、外来的侨居游士,把大量钱财存放在国外,上能参与国家机密,下能干预民众事务的,可能灭亡。
83、“明主之道;一人不兼官,一官不兼事;”(英明君主的治国之道是;一个人不兼任其它官职,以防越位;一个官吏不兼管其它事情,以防侵权)––––––如何防止越权、僭位,是韩非子理论的核心之一。
84、上篇分三章,第一章是学术史的梳理,阐述了古今“韩非学”的研究状况,并探讨了韩非子政治思想研究中的“当代性”,继而提出韩非子政治思想再研究的必要性。第二章从现代学术史的角度考察了晚清专制概念的引入对20世纪法家思想研究的影响,借此审视法家“专制论”的得失,并通过对“思想与社会”关系的多面性和复杂性的反思,为全书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章通过对先秦诸子思想研究视角的考察,认为其中经历了由“差异”到“共识”的转变,先秦诸子的政治理想层面是共性大于个性,并主张在此视阈中审视儒法关系。
85、虽然该著作名称是《韩非子政治思想再研究》,然而全书对韩非子政治思想的具体阐述只有不到四分之三的篇幅。该书由上、下两篇和余论组成。
86、其次,立论诚恳,视野开阔。虽然“批判”之风的学术研究已成历史,但贯彻历史主义的态度于思想史研究之中却非易事。令人欣喜的是,该书很好地做到了这点。作者对韩非子的政治思想采取了“同情之理解”,比如第四章最后谈到韩非子的“法治”体系中,存在着最高权力(君权)没有受到法律有效的约束和限制。作者以为若一味地以此批判法家的“法治”,“势必抹杀掉韩非子在君主政治时代想方设法约束、限制君权滥用、实行理性政治的那份良苦用心和理论努力”,“对韩非子的政治思想实在难以称之为‘了解之同情’”(第189页)。
87、关于《内外储》《说林》故事三百余则,是韩非子游说之储备
88、性情偏激而急躁,轻率而容易冲动,积忿易怒而不思前顾后的,可能灭亡。
89、臣闻:“不知而言,不智; 知而不言,不忠。 ”为人臣不忠,当死; 言而不当,亦当死。 虽然,臣愿悉言所闻,唯大王裁其罪。
90、秦桧和岳飞的故事,秦桧非要杀岳飞吗?秦桧背锅侠。
91、父兄大臣的俸禄等级超过他们的功劳,旗帜车服超过规定的等级,宫室的供养太奢侈,而君主不加禁止,臣下的欲望就没有止境;臣下欲望没有止境的,可能灭亡。
92、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
93、苏拭,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溢文忠。“唐宋八大家”之在书法上与蔡囊、黄庭坚、米蒂并称“宋四家”。主要作品为《赤壁赋》、《石钟山记》、《题西林壁》、《水调歌头》、《念奴娇》等,结为《东坡文集》。宋代最伟大的文人。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开创了豪放词派。与韩愈并誉为“韩潮苏海”。
94、说到韩非,这也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韩非是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其尊称是韩非子或韩子。事实上,韩非的背景非常厉害,他是韩王(战国末期韩国君主)之子,与此同时,他也是荀子的学生。作为秦国的法家代表,韩非可以说是备受秦王嬴政赏识,不过,韩非却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终被下狱毒死。值得一提的是,韩非曾被誉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另外一个人就是庄周)。韩非著有《韩非子》一书,本书一共五十五篇,将近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
95、韩非还继承了荀子关于封建专制的一些思想,并进一步理论化和系统化,从而成为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倡导者。
96、第关于韩非子的思想。韩非子并非是法家思想的创始人,他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97、“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律不会奉迎显贵臣子,就像墨绳不会避绕木头的弯曲之处一样)“刑过(惩罚过错)不避大臣,赏善(赏赐善举)不遗匹夫”––––––对于“外人”,可以做到“法不阿贵”,“不避大臣”;对于皇亲国戚,统治者的天平往往就倾斜了。
98、“偏借其权势,则上下易位矣。此言人臣之不可借权势也”(大权旁落,于是君与臣的位置发生变化。这就是说,不能将权势让给大臣)––––––一个“权”字,一个“官”字,中国人最为觊觎,最为看重,十二分地垂涎欲滴。
99、有了权威,还得会用。怎么用?用权势建立威望,用权术对付臣下,用法规制服人民。势立威,术驭臣,法制民,都是人君手中的指挥刀。看来,韩非的治术,有明有暗,软硬兼施。
100、《涸泽之蛇》:湖沼里的水干了,生活在这里的两条蛇准备迁往别处,它们打算迁走。它们商量核计着,小蛇对大蛇说:“您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这样实在是太危险了,人们就会知道我们不过是过路的蛇而已,必然会有人要杀死您;不如我们这样,由您用嘴衔着我,背着我行走,人们见了我们个这样子会认为我是神灵而大加敬畏呢!”
101、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纵横家是神州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臣。列为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等。
102、教师教学用书:部编版小学语文(1-6年级)上册汇总
103、一个国家,一个政d,想动摇它,不要蚕食它的叶子,没有用,伤他的根基是要害
104、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究竟、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其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105、“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为人臣不忠,当死;言而不当,亦当死”–––––––把大臣往火上烤,言与不言,都有死的危险。所以,我们说,传统政治是以生命冒险的政治,而现代政治则是大家共同遵守同一“游戏规则”的政治。
106、带兵在外的统帅权势太大,驻守边疆的长官地位太高,独断专行,直接处事而不请示报告的,可能灭亡。
107、“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安息)。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法家政治行不通)”–––––法家不让人民安息,秦始皇调用全国四分之三的壮年劳动力做苦力,这样,法家政治虽然行得通了,但人民却要让统治者淤塞而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