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名言名句知行合一
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2、黄春丽:教师最终的教学目的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学习,而不是处处依赖老师的讲解,要学会自主学习,因为孩子将来要终身学习,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就要用知识本事的魅力去吸引学生,老师要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展示知识本身存在的魅力。
3、黄春丽:教师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外因的力量激发学生内因,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所以老师一定要认真读懂学生,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4、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
5、每天学一点——王阳明心学的要点,从一句话开始!
6、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陶行知名言名句知行合一)。
7、 注解: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8、行,是行动,是实践,是亲身体验。知,顾名思义就是知识,在这里应该是动词,学习理论知识。陶先生强调“亲知”,即从“行”中得来,亲身得来;而不仅仅是“闻知”,从师得来,或从书本得来。他的“行知”认识论对于我们的现实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9、当你老了的时候,回首一生,检视有多少时间真正属于自己,你会发现如果你有许多想干而又干成了的事,那么这一辈子不管是穷是富,有名无名,你都是最成功的。
10、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
11、200位一线授课老师 耗时60天 500+小时
12、在克服恶习上,迟做总比不做强。
13、这套日历刚上市就登上新书榜第1名,仅几个月便卖出近10万套!
14、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15、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
16、为了让大家日积月累掌握心学精髓,熊猫君为大家推荐过《2021王阳明心学日历》。
17、这档节目在喜马拉雅FM上线仅两周,迅速登上新品榜单,好评不断!
18、“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最大的乐趣。”----美国发明家爱迪生
19、不欺则良知无所伪而诚,诚则明矣;自信则良知无所惑而明,明则诚矣。
20、陶行知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用了一些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例如:小孩子必定是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过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碰过石头才知道石头是硬的等等。例子很简单也很有说服力。
21、 "画家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郛郭,随手写去,皆为山水传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有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2、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23、为什么王阳明对“向内求”的路径如此笃定?因为人人都有一颗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好比《星球大战》里的“原力”。
24、镜子应当“物来能照”,除非蒙尘。私欲之尘是知行合一最大的障碍,因为“良知不由闻见而来,但闻见会遮蔽良知”。
25、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26、就像毒鸡汤所讲的那样:没有人能让你放弃梦想,你自己试试就会放弃了。
27、我们的生命正是由一个一个找不到的、相对的“现在组成”,最长时间的“现在”就是“我现在还活着”不抛弃,不放弃!活着就是要好好珍惜现在!
28、杨贵娟:我理解“教学合一”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第二层次教师得掌握学情。在第一个层次的基础上,去摸清楚学生需要什么,然后能因材施教。第三个层次如何教学生学。
29、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3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则不至于责人已甚,而自治严矣。
31、如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的无法偿清的债务了。
32、听《2021王阳明心学日历》音频节目,你将收获——
33、幸福不在于拥有成功,而在于获得成就时的喜悦以及产生创造力的激情。很多人成功了,但他并不一定会幸福。
34、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35、“道之大端易于明白”,此语诚然。顾后之学者忽其易于明白者而弗由,而求其难于明白者以为学,此其所以“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也。
36、何孟娟: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
37、不在事物而在心上寻求理,便是用心。凡事用心,必得其理,是为“心即理”。
38、张贯峰:好的老师应该是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学问的。教师常常研究学问,就能够常有新的知识,学生就能够多得些益处,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常常注重了诲人不倦,却忽视了学而不厌。
39、一个钉子挤掉另一个钉子,习惯要由习惯来取代。
40、朋友苦笑道:“什么‘心中业物’,明明就是‘物业中心’。”
41、耳目之闻见,善用之足以广其心。——〔明〕王廷相
42、世界的文明史,其实也就是一部从不宽容到宽容发展的历史,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宽容在不断发展进步。
43、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44、你如果想要儿童变成顺从并守教条的人,你就会采取压服的教育方法;而如果你让他能独立地、批判地思考并有想象力,你就应该采取能够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
45、即使是最好的儿童,如果生活在组织不好的集体里,也会很快变成一群小野兽。
46、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养成一种做好事的习惯。
47、 解读:明白世事,掌握其规律,这些都是学问;恰当地处理事情,懂得道理,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文章。说的是:把世间的事弄懂了处处都有学问,把人情世故摸透了处处都是文章。苦读诗书,比起人世间的学问,浩如烟海的书籍,不过只是九牛一毛。
48、为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进一步领悟陶行知思想,4月14日下午,屯溪五校联盟教育集团东城实验小学英语组开展了教师读书分享活动,精心选定陶行知先生的经典名言名句,跟老师们一起感悟、收获、成长。
49、过了些时日,喇嘛走夜路又经过那间屋子,发现老太婆按照正确的发音在念,周围的光芒却没有了。他想了想,推门而入,对老太婆说,其实你没念错,上次我只是想试一试你的信心。
50、君子既学之,患其不博也;既博之,患其不习也;既习之,患其无知也;既知之,患其不能行也;既能行之,贵其能让也。——〔汉〕戴德
51、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5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
53、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陶行知
54、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55、先生的责任不只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好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不仅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
56、通过陶先生改名,我们可以看出他教育理论认识论的转变。从盲目---到“知行合一”---到“行知论”。
57、通俗地讲,知行合一就是“如果你在内心决定要做什么,而这个决定是真诚恻坦的,那么它本身便是行为”。比如你被雷劈,不可能被劈到时还想一想要不要倒下,而是立即倒下,没有任何间隔,这叫“知行合一”。
58、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59、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陶行知
60、“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61、冯俊红:真知识是安在经验里的,只有行动才能检验对错。
62、知行合知和行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论点)南宋学者张栻在《论语解·序》中又提到:“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论据)这句话阐释了“知”与“行”的相互关系,其意思是说,“知”与“行”相互生发、相互促进,越是深入实践,认识越能精进;有了越发深刻的认识,实践越能通达透彻,“知”与“行”自始至终相互随行。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认为,凡是那些心里明白行动上却做不到的人,他们的知和行“已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论据)“知道”和“做到”其实是一件事的首尾两端,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王阳明说:“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论据)
63、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
64、每周一剧场——带你身临其境体验“事上磨练”的处事方法!
65、“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是陶行知思想的精髓,最早是他在1943年9月给《百侯中学复校十周年纪念》贺词中写到的“千教万教兮,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兮,学做真人”。
66、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智慧和力量,找到做好每件小事的方法。
67、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68、据说人生很多素质都可以后天培养,但是其中有一种最难培养的素质就是责任心。有责任心的人,能够做到不因事大而难为,不因事小而不为,不因事多而忘为,不因事杂而错为。
69、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尤其应当实践,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致良知,知行合是阳明文化的核心。
70、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71、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
72、人能习于勤,亦能习于惰。人之有惰念,不难芟除之;所可惧者,既由惰而因循,复由因循而长惰。
73、身体不属于你,只有生命之神属于你,是别人抢不了、带不走的真正的财富。生命不等于身体,身体这种原子与大自然的物质并不仅仅属于你自己。
74、杨贵娟:d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强调“这要作为d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先生若知,心必甚慰。
75、世事纷扰,不必奢谈什么工匠精神,改造世界。总盯着外在的目标,往往会导致人格扭曲,误入歧途。而只要“用心”,则必明天理,必有所成。
76、生:是活着的意思,是身体;命:是思想、是灵魂。生命比什么都重要,活着最美好。这体现出来的不仅是对自己的责任心,也是对别人的责任心。
77、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