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
1、小说中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细节,就是“燕子号马车”。爱玛每次都要坐着马车离开那个沉闷的、让人窒息的家庭,去满足她的欲望,或者说是去找她的自由,一次次来往于永镇和鲁昂,来往于宁静沉闷的小镇和大城市之间。爱玛的堕落轨迹也像这辆马车,不急不慢,来往于家庭和情人之间,来往于不同人的情爱之间。
2、本文图片来自原作者和网络,版权归图片原作者所有,为非商业用途使用,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语人读书。(包法利夫人)。
3、正如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所写到的:我们所有人,都无法摆脱媚俗的阴影。
4、当包法利夫人为婚姻生活的无聊困惑感到不安,去向教父寻求帮助时,教父的心思全都在那些在坐席间打闹的儿童身上,天真地回答,您既然病了,为何不去找你的丈夫呢?他可是位医生。
5、叛逆,并不仅仅存在于青春期,人生一世,都不一定能与叛逆相决裂。
6、居斯塔夫·福楼拜(GustaveFlaubert,1821年12月12日~1880年5月8日),法国著名作家。
7、自然现实主义手法在创作时具有的典型特征是:“把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当作小说创作的最高原则,在态度上是完全写实的,没有倾向性”。(包法利夫人)。
8、《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福楼拜的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受过贵族教育的农家女爱玛结婚后,她不满丈夫查理。包法利的平庸和平淡的婚姻生活,梦想着传奇般的浪漫爱情,从而走向出轨导致堕落毁灭的悲剧。
9、再到艾玛对浪漫的向往:"她读司各特,爱上了古代的风物,梦中也看到苏格兰乡村的衣柜,卫士的厅堂" ,"她爱教堂是为了教堂的鲜花,爱音乐是为了浪漫的歌词,爱文学是为了文学热情的刺激"。
10、作者努力的去寻找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根源。所以作者写下这篇文章主要也是为了刻画出在七月革命胜利之后法国的一些社会现象以及政治制度。福楼拜写《包法利夫人》总共花费了四年零四个月。他每天工作12个小时,打了很多的草稿,这足以看出他对这部作品的用心,他对这部作品的用心也表现出了他想反驳当时法国资本主义的一些统治并不想会就这样被资本主义统治,在他们的统治下,社会会慢慢变得腐朽不堪。
11、夏尔是在帮农场主接断腿的时候与艾玛第一次相遇,人物相遇的契机和事件并没有什么可以多说的。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艾玛以她的“手”出场,作者这么通过夏尔的眼睛描写艾玛的手:“她指甲如此洁白,使夏尔感到惊讶,指甲光亮,指尖纤细,剪成椭圆形,比迪埃普的象牙还洁净。可她的手并不算美,也许不够柔和。”然后艾玛的眼睛出场:“她有一双美丽动人的大眼睛,由于睫毛的衬托,棕色眸子变成了黑色。她目光朝你瞥来,大胆坦率,天真无邪。”我想福楼拜先生无意让艾玛的手成为一个故事的隐喻,但是对那只手的描述多少可以看出一点阴影,艾玛的手会给她自己、会给夏尔缔造什么样的命运。艾玛这个人物形象出场就是带有悬念的、福楼拜先生短短的几笔就把艾玛身上的矛盾性格点出来了。他说艾玛喜欢教堂是喜欢教堂外面的花卉,喜欢音乐是喜欢那些你情我爱的歌词,喜欢文学其实是喜欢文学的浪漫和刺激,这寥寥数笔不仅交代的是虚荣心,也把这个女人矛盾的不安分的心勾勒出来了。艾玛少女时代进过修道院,在修道院别人侍奉上帝,她却看了很多浪漫奇妙的小说,她就是在这样一个叛逆的暗流中长大的,这种天性使她想做贤妻良母又做不到,最后成了著名的包法利夫人。小说后面还有一段描写让人印象深刻,艾玛住在荣镇这样偏僻的地区,却订阅了大量的巴黎上流社会的报纸杂志,她知道巴黎哪个剧院在演新的歌剧、巴黎高级裁缝师家的门牌号码。这也算是填补生活空白的方式吧。这样一个心在高处的女子却一生生活在乡村小镇,这种生活也许本身就隐藏着种种危险。火烧荒草不是悲剧,灯蛾扑火才是悲剧,艾玛的悲剧也许从她出生以后便开始了。而包法利先生的悲剧是他向艾玛求婚时开始的,包法利先生向艾玛的父亲吐露他的心思,父亲回答他:“我现在不可能答复你.只要30分钟就够了,你在农庄的路上等着.看我家的窗子、如果艾玛答应,我就把窗子打开,说明你娶到她了。”灯娥都是盲目而热情地向火扑去,如果说艾玛是火,包法利先生就是灯蛾.他求婚时候在艾玛家外面的路上,魂不守舍地等了30分钟,回头一看,窗子打开了,艾玛答应了他的求婚,火召唤着灯蛾,包法利先生和包法利夫人的命运,都在一瞬间决定了。
12、在前面我们也对《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做了梳理,通过上面的梳理我们发现这部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也主要集中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新思潮的反思上。无论是爱玛还是安娜,她们都是受着教会的禁欲思想长大的,这就极度地压抑了她们的人性。极度压抑之后受到新思潮的影响之后便是极度放纵,安娜在爱意识觉醒之后便不顾一切地和渥伦斯基私奔了,这样的不顾一切是作者所批判的。作者塑造安娜是想展现那个时代下民众的集体无理智性,也对资产阶级统治下民众变得无敬畏感无归属感感到忧虑。
13、从最初农民的女儿,"会挤牛奶,也会把犁擦得雪亮"
14、这也是她仅有的一次,感受到尘世的幸福和爱之外,还有这样一种不同的至福。
15、与其说爱玛的悲剧源于她对美好的执着,不如说她对所谓的“美好”的认知,过于狭隘。
16、暴露资本主义社会毁灭人性,腐蚀人的灵魂,甚至吞噬人的邪恶本质。丈夫包法利并非主角,他只是夫人爱玛的陪衬、垫脚石。
17、就是这么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福楼拜在创作它的过程中,基本上达到了一种堪称完美的叙事。这部小说是没法改的。很多伟大的小说,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你是可以给他改掉一些,这样读起来会更舒服一点儿。但《包法利夫人》精练到你想在哪里砍掉一句都是不对的,它经得住细细品读。
18、小说最后的细节暗示了他其实关注现实。小说最后突然出现一个很奇怪的、跟小说没什么关系的内容,是关于伏尔泰的。伏尔泰那套鼓吹启蒙、鼓吹自由、鼓吹法国革命新价值观的东西,都被福楼拜在最后几页当中骂了一顿。他转述了当时报纸上关于伏尔泰被关起来,以及在监狱里吃粪的小道消息。现实里伏尔泰是多么受人尊敬的启蒙思想家,但福楼拜用这个笔法写了对他的态度。可以看出他骨子里反对法国大革命,这是他与其他的作家都不一样的地方。这是我从这个完美文本之中发现的一些怪异之处、蹊跷之处。当然这个只是我的分析和猜测,读者不一定要按我的理解。
19、包法利夫人收到信后,大病一场。她那兢兢业业的丈夫照顾了她几个月,以至于冷落了病人。
20、福楼拜总是在作品中深深地隐藏自己,像木偶戏演员那样小心翼翼地遮掩着自己手中的提线,尽可能不让观众觉察出他的声音。
21、历史、美学、医疗、古典艺术、茶道、建筑、前端科技、经济规律……从这里流入听单,汇入脑海。平均每天1块钱,就让你坐拥2019全年的知识点。
22、查理·包法利是一名乡村医生,前后有两位妻子,但无论是作为哪一任妻子的丈夫,查理在家中都是毫无地位可言的。他的丈夫角色形同虚设。
23、包法利夫人最后一定会发现,取悦自己,比去追求不切实际的爱情,更重要。
24、艾玛有一位爱她如初的丈夫——查理,一位独自经营的医学者,虽说医术比不上博士,可是在资源匮乏的当地道特还是有小小名气的;她总会在丈夫下班回家的时候站在门口翘首期盼,可是这种每天重复的点线面的生活太过于枯燥,况且她的丈夫也是一位安于现状的老实人:查理有戴睡帽睡觉的习惯,一到早上头发就蓬乱地散了一脸,“他总穿一双笨重靴子,脚背两个厚褶子,斜趋踝骨,靴筒笔直向上,紧绷绷的,活像一只木头脚”,他节省,而且查理的母亲跟艾玛格格不入,每次见面的争吵也让艾玛越发觉得“他们的家境不衬她这种作风”,查理每次对她的亲吻就好像在例行公事一般,没有一丝热情,她的“生活好似天窗朝北的阁楼那样冷,而烦闷就像默不作声的蜘蛛,在暗地结网,爬过她的心的每个角落”,不由自主地,她开始审问自己为何要结婚,她凭什么得不到想要的东西。
25、通常认为包法利夫人爱幻想、堕落无耻,但是波德莱尔赞誉包法利夫人是一位崇高的女性,是声名狼藉的受害者,具有英雄风范。
26、大家都喜欢做狂放和荒谬的白日梦,想象自己富有、英俊或美丽,但大部分人都很理智,不会让白日梦严重影响到生活。包法利夫人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外,她一直在追求自己梦中的生活,不惜为此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27、2 . 大艺术家糟蹋起身体来,就好比两头烧的蜡烛。
28、这个悲剧故事的戛然而止,让我迟迟无法入眠。
29、在《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这两部作品里,虽然选取的都是一个女性的悲剧故事作为主题的承载物,但是两者却有本质区别,这个区别就是批判现实主义手法和自然现实主义手法的区别之一。《包法利夫人》中的人物来源是真实的社会事件,作者将其原封不动地搬上了自己的作品中,这符合自然主义中的:“拒绝任何添加性故事原则”,所以福楼拜才会被左拉称之为“自然主义”的开端。不过,之所以福楼拜被后来的文艺批评者既归纳为现实主义,又归纳为自然主义,是因为他的作品表现的是真实的社会生活。所以,严格来说他是自然现实主义作家。
30、人物关系中描写得最为精彩的是爱玛跟情人相处的部分,而在描写她跟包法利先生的相处中,包法利先生变成了一个阴影,一个影子一样的人物。也许是因为包法利先生善良到愚蠢,内心明白是怎么回事但是纵容了包法利夫人;也许是因为他真的一次次相信她拙劣的谎言,夫妻之间相处的描写是相对而言不够精彩的。
31、作品讲述的是一个受过贵族化教育的农家女爱玛的故事。她瞧不起当乡镇医生的丈夫包法利,梦想着传奇式的爱情。可是她的两度偷情非但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却使她自己成为高利贷者盘剥的对象。最后她积债如山,走投无路,只好服毒自尽。
32、对于爱玛来说,即使她真能和梦中的那位子爵在一起,她会幸福吗?显而易见,子爵也只是她生命中的又一个蚊子血和饭黏子罢了。欲壑难填,永不知足,这是人世间最长久的苦刑。
33、 ▲点击上图,开通中读VIP,畅听全部内容
34、目光深邃的思想家、叱诧风云的领袖人物、在生活中奋力拼搏的斗士,仿佛都一齐销声匿迹,而今活动在历史舞台上的,只剩下一群群资产阶级的庸夫俗子,浪漫主义激情已成过去,现存的只是鄙陋,可厌的实际生活。
35、以“价值交换”来定位的信仰,并不具有持久性。因而当莱昂重新出现在爱玛的生活中时,信仰,便在爱玛原来所追求的美好面前,功成身退。
36、一方面我说它是一部完美的作品,但另一方面,依我之见,伟大如这部小说仍然带有一点点缺憾,那就是作者本身逃避的东西。福楼拜没有子女,大概他也从来不观察孩子,但爱玛是个母亲,她跟孩子的关系在故事中是非常重要的。福楼拜回避掉了对于孩子的描述,他不会写孩子,但他不得不提。于是爱玛死后出现了这样一幕:包法利先生带着孩子去爱玛的墓地悼念她。可以说是很平面化的描写,直到最后都没有深入刻画过亲子关系。
37、《包法利夫人》所揭示的矛盾,正是浪漫主义的追求和庸俗鄙陋的现实生活的矛盾。
38、但是,罗多夫连夜给爱玛写了绝情信,虚伪地称不能毁掉她的生活,出远门了。为了表达虚情假意,罗多夫努力想挤出几滴泪水,却挤不出,就洒了几滴清水模糊了信封上的字迹,以表痛心。
39、小说后面还有一段描写让人印象深刻,爱玛住在永镇这样偏僻的地区,却订阅了大量的巴黎上流社会的报纸杂志,她知道巴黎哪个剧院在上演新的歌剧,巴黎高级裁缝师家的门牌号码。这也算是填补生活空白的方式吧。
40、《包法利夫人》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一部力作,它的发表引起轩然大波,被人指控为伤风败俗。《包法利夫人》通过艾玛这个放荡女人的悲剧,揭露了资产阶级豪绅富商的虚情假意,以及残害妇女的卑劣嘴脸,鞭挞了使艾玛堕落的社会。
41、通过上面我们对两部作品的简单复盘就可以明确看到两部作品在内容上有异曲同工之处,那就是两位大师都是用一个出轨女人的悲剧故事来承载自己的思想情感。为什么托尔斯泰和福楼拜都选择了用一个出轨女人的悲剧来表现如此严肃的主题?因为女性作为感性的代名词,在当时的男权社会和禁欲社会中是极度压抑的,对女性的关怀,与当时解放人性等新思潮是一脉相承的,而写女性的人性解放意识觉醒之后的悲剧结局,是为了讽刺当时社会的病态。
42、比如爱玛一直憧憬的情人,是骑着黑马的高贵子爵;可她所真正遇到的情人,或是卑鄙小人,或是猥琐懦夫。
43、“往日的贞洁,仿佛是一种罪孽,她为之感到后悔,纵使如今还有留剩,此刻也在傲气的发作下灰飞烟灭了。通奸得手,让夏尔戴上绿帽子,这叫她觉得痛快极了。”
44、昆德拉有一句话,是站在一个宽广的角度上,评价了《包法利夫人》,大概是这样说的:“直到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的出现,小说的成就才赶上了诗歌的成就。”这句话当然有它的时代背景,西方文学的叙事传统,是从诗歌中分离出来的,文学最早的叙事职能是由诗歌承担的,比如荷马史诗,很大程度上是叙事的。但我理解米兰?昆德拉的观点,应该不仅仅是从叙事的角度上说。何谓经典?确定经典的指标肯定不是一种两种,经典总是在整体上超过了人们对完美的想象,依我看来,《包法利夫人》甚至是一部超越完美的作品,可以说是现实主义小说经典中的经典。
45、昆德拉有一句话,是站在一个宽广的角度上,评价了《包法利夫人》,大概是这样说的:“直到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的出现,小说的成就才赶上了诗歌的成就。”这句话当然有它的时代背景,西方文学的叙事传统,是从诗歌中分离出来的,文学最早的叙事职能是由诗歌承担的,比如荷马史诗,很大程度上是叙事的。但我理解米兰?昆德拉的观点,应该不仅仅是从叙事的角度上说。何谓经典?确定经典的指标肯定不是一种两种,经典总是在整体上超过了人们对完美的想象,依我看来,《包法利夫人》甚至是一部超越完美的作品,可以说是现实主义小说经典中的经典。
46、就在这时,罗多尔夫出现了,他是一个如假包换的花花公子,爱玛明明知道他的本质,但还是像飞蛾扑火一样扑向危险的情感游戏。所以说欺骗并不存在,存在的是悲剧性的欲望和悲剧性的命运。爱玛和罗多尔夫的第一次调情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情节,后来,许多文学讲义都提到过这一段描写。
47、福楼拜写《包法利夫人》花了四年零四个月,每天工作十二小时。正反两面的草稿写了一千八百页,最后定稿不到五百页。1856年《包法利夫人》在《巴黎杂志》上发表。
48、“河水悄没声儿地流过,乍看上去湍急而清凉;纤长的水草顺流偃伏,宛如随手扔在河里的绿发,平摊在清澈的水面上。灯心草的尖端或睡莲的叶片上,不时有个细脚伶仃的虫子爬过或小憩。一绺绺阳光穿过水波泛起的气泡,蓝莹莹的小气泡一路躜赶一路迸碎。”
49、女主人公爱玛·包法利(“爱玛”是个浪漫的名字,“包法利”Bovary这个姓氏的词根Bov-包含“牛”的意思:福楼拜煞费苦心选定的这个姓名,本身就意味着想入非非的浪漫与平庸的现实之间的反差)。
50、福楼拜写《包法利夫人》花了四年零四个月,每天工作十二小时。正反两面的草稿写了一千八百页,最后定稿不到五百页。1856年《包法利夫人》在《巴黎杂志》上发表。
51、爱玛少女时代进过修道院,在修道院别人侍奉上帝,她却看了很多浪漫奇妙的小说。她就是在这样一个叛逆的暗流中长大的,这种天性使她想做贤妻良母又做不到,最后成了著名的包法利夫人。
52、比如爱玛锱铢必较的本性,让她为每个小钱争执,可最后她却因为破产而自杀。
53、有的人如包法利一般庸碌,会在现实的压力下,早早地放弃念想;而有的人如爱玛一般,坚定执着,带着强烈的征服欲,相信自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孰对孰错?
54、显而易见,爱玛没有自己的事业,没有理想,也没有信仰。
55、但不管是什么时代,人性的弱点是相通的,人生虚无的本质是相同的。虚无导致了人生意义的缺失,没有真正意义可追求的人生,自然会将人类推向欲望的深渊。
56、“小说里讲得总是恋爱的故事,多情的男女,逼得走投无路,在孤零零的亭子里晕倒的贵妇人,每到一个驿站都要遭到毒害的马车夫,每一页都疲于奔命的马匹,阴暗的树林、内心的骚动、发不完的誓言、剪不断的呜咽、流不尽的眼泪、亲不玩的吻,月下的小船,林中的夜莺,情郎勇敢地像狮子,温柔地像羊羔,人品一流,衣着无暇可击,哭起来又热泪盈眶。”
57、以“价值交换”来定位的信仰,并不具有持久性。因而当莱昂重新出现在爱玛的生活中时,信仰,便在爱玛原来所追求的美好面前,功成身退。
58、《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福楼拜创作的长篇小说。福楼拜写《包法利夫人》花了四年零四个月,每天工作十二小时。正反两面的草稿写了一千八百页,最后定稿不到五百页。1856年《包法利夫人》在《巴黎杂志》上发表。
59、在金钱方面,查理不仅从来没有对爱玛的奢侈消费有丝毫的不满与反对,反而竭尽全力地去满足她。然而,在精神层面,查理对妻子的心灵世界是一无所知的,更不用说满足妻子对浪漫爱情的需求了。所以,包法利医生和爱玛之间缺乏心灵上的沟通,一个是现实的另一个则是幻想的。
60、作为丈夫,查理在生活中,无论大小事,他都极力顺从爱玛的要求。为了爱玛的健康问题,举家迁居到另一个陌生的城市重新开始。
61、这里有平庸的人物,如包法利,甚至可以说包法利的性格是麻木迟钝的,生活浑浑噩噩,毫无风度,艺术平常,但在郝麦的鼓动下,居然想名满天下,最滑稽的是,艾玛死后,他偶然发现了妻子的奸情,不仅不想报复,反而不生对方的气,把过错归于命运。这里也有一系列卑劣的人物,如郝麦,勒乐。
62、读过《包法利夫人》的读者,都会赞同福楼拜的观点。在小说里,有一些角色,因为被塑造得太逼真,最后会脱离小说家的掌控,在书本里活出了自己的结局,而作者能做的事情,就是跟随这个角色,用文字精确还原角色的过程和结局。
63、当我们读完《包法利夫人》时,许多人也许都会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幸亏我没有像她那样,我也不会像她那样。”
64、从这本书里,读者能很容易地读到,爱玛的虚荣、愚蠢和无知,包法利的平庸、无能和懦弱,还有他们身边的人们薄情寡恩、庸俗不堪的丑陋嘴脸。
65、最初这段平静的新婚生活,爱玛得到的只是一种安宁的感受,而包法利先生,这位所谓的痴情男子,他的感受是不一样的。福楼拜写了句非常精彩的话:“对夏尔来说,世界再大也大不过爱玛的一条丝绸衬裙。”一个女人在她丈夫心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这样的男女关系是不对称的,也是危机发生的土壤。
66、爱玛对丈夫的情绪,从期望到失望,失望到绝望。不甘于绝望的爱玛,又将其转化为拜丈夫所赐的耻辱感。
67、所以完全可以将《包法利夫人》盛赞为"镜子"!
68、信仰不会无缘无故的出现,尤其是对见识浅薄的庸俗大众而言,信仰更多地以一种“价值交换”的形式参与人们的生活。
69、但是,主人公爱玛出现了。就是这样一个女人,使小说发生了特别奇怪的变化,前面浓墨重彩描写的包法利先生一下子退居幕后,成为整个叙事的一个玩偶。这个变化只要读者读得仔细就会发现。一代一代的小说家都在学习和思考,这部小说为什么到这里出现了这么奇特的转向?世界上几乎不会有第二个小说家进行这样的构思了。
70、有了爱情的充实,想必艾玛小姐要精心地开始打扮自己了。她为了让自己的穿着变得光鲜亮丽,她通过借贷的方式向勒乐寻求帮助,不仅让自己的房间装饰得漂亮,换上新的窗帘,连她出轨的对象她也一并买了新的物品,这种无节制的买卖与挥霍使她最终无力还债,把自己推向了无底洞,在寻求两位情人时都未果,最终只得自己喝毒药自尽。
71、直到最后,当爱玛高利贷的丑闻将要曝光时,她对包法利可能的愤怒和指责没有半点担忧,反而对包法利将会原谅她这件事,大为恼怒。
72、就后者而言,她始终觉得老天爷在跟她过不去。
73、这是一个突然出现的欲望的沟壑,深不见底,配合着那些书本上所描写的爱情,这些妙不可言的感觉,令爱玛心驰神往。
74、当爱玛第一次和罗多尔夫出轨时,她感受到了报复的强烈快感。——“我受的罪还不够多吗?”
75、灯蛾都是盲目而热情地向火扑去,如果说爱玛是火,包法利先生就是灯蛾。他求婚的时候在爱玛家外面的路上,魂不守舍地等了30分钟,回头一看,窗子打开了,爱玛答应了他的求婚,火召唤着灯蛾,包法利先生和包法利夫人的命运,都在一瞬间决定了。
76、 现在,开通中读VIP会员,每天只需1块钱,即可开启悦己之旅。
77、爱玛在婚后的空虚与怨恨,与其说是她对包法利爱的减退,不如说是对婚姻幻想的破灭;爱玛与罗多尔夫和莱昂的出轨,与其说是她对他们爱的至深,不如说是他们满足了她内心幻想的欲望。
78、这句话并不难理解。福楼拜自己,是个有点病态的完美主义者。
79、有人认为,西方人的爱情像强烈开放的花朵,东方人的爱情则像两朵花之间微妙的芳香。
80、批判现实主义手法在创作时具有的典型特征是:“在典型环境中再现某一阶层人的典型性格,在态度上既是写实的,又具有倾向性”。
81、更进一步来看,爱玛的悲剧,来自于人生虚无的本质。
82、《包法利夫人MadameBovary(2014)》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83、在丈夫的照料下,艾玛渐渐康复,在一场音乐会上,她与雷翁重逢了,与后者打的火热的日子里,艾玛丝毫没有察觉自己早已债台高筑。而当催债的传票出现在眼前时,被所有男人抛弃的艾玛选择了死亡。
84、她的眼皮似乎是造化特钟灵秀。包藏着脉脉含情的秋波和闪闪发亮的明眸;而她一呼吸,小巧玲珑的鼻孔就张大了,丰满的嘴唇微微翘起,朦朦胧胧的寒毛在嘴角投下了一点阴影。人家会以为是一个偷香窃玉的高手。在她的后颈窝挽起了一个螺髻;头发随随便便盘成一团,可以根据翻云覆雨的需要,天天把发髻解开。她的声音现在更加温柔,听起来有如微波荡漾,她的腰身看起来好似细浪起伏;甚至她裙子的皱褶,她弓形的脚背,也能引人入胜,使人相入非非。夏尔又回到了燕尔新婚的日子。觉得新娘令人失魂落魄,简直消受不了。”
85、我们还是来谈谈人物,《包法利夫人》中最重要的当然是艾玛这个女性形象、这个人物在一开始,作者没有把她作为一个重点来叙述,感觉她是隐藏在包法利先生的身后,突然跳出来的,跳出来以后灯光就一直打在她身上了。小说的一开始写的是包法利先生的青春,少年时代、第一次婚姻。顺便说一说夏尔的第一个妻子,迪比克寡妇,虽然是个次要人物,但即使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也令人印象深刻。她是一个寡妇,嫁给了包法利先生,一段非常短暂的婚姻,谈不上什么幸福,但给双方提供了情感上的需要,因此有隔阂,也有依恋。她永远穿黑衣服,人很瘦,脸上还长了粉刺,福楼拜先生形容那女人穿着黑的收身的服装,犹如“长剑入鞘、这女人为了得到包法利先生和公婆对她的爱,很可怜地夸大了自己的财产。如果那女子不得病.我们可以推测包法利先生的一生将在平庸平静沉闷中度过,是一种不幸,也是一种幸运,也可以成就一部别的小说,但这在福楼拜那里是不可能的,他化身为一个幽灵,或者说他就是艾玛,潜伏在夏尔的身后,迟早要跳出来,于是寡妇就病死了。一段短暂的灰暗的婚姻结束。作者借着婚姻的另一方,也就是包法利先生.抒发了对这种婚姻的看法,其中有深深的怜悯:“办完丧事,夏尔回到家里。楼下空无一人,上楼来到卧室,看见她的袍子还挂在床头,于是他靠在书桌上,沉浸在悲痛的梦境中、一直待到天亮。毕竟,她还是爱过他的。”请注意,这儿是“她“爱“他,没说“他”爱“她”,所以说,夏尔失去的不是爱情,而是一段婚姻而已,这种对第二主角的叙述给人一个假象,误以为小说的延续会以夏尔为中心。从叙述上看似乎动机不明,从人物活动空间看有点局促,令人担心。小说写下去.艾玛出场后,一个个细节异峰突起,我们才知道,寡妇也好,夏尔也好,夏尔望子成龙的父母也好,这些人物都是在为艾玛的出现腾挪空间,夏尔去寻找他的幸福、找到艾玛以后,他便慢慢退去,他在旁边稍息,一个很大的空间就出来了,艾玛跳出来,读者的注意力就都在她身上了。
86、这部小说还有个很有意思的地方,你首先会读出他与同时代的巴尔扎克、雨果的作品的不同。福楼拜不太关注社会现实。雨果就是直接写当时的现实,也就是当时的法国大革命,它是那个时期每个人都要面对、谈论、描述的。巴尔扎克的作品也讲述大革命。但是福楼拜在写一个女人,在写一个被欲望摧毁的女人,这在当时法国主流作家中显得很奇特。他为什么不写社会?我猜测他是反对法国大革命的,但不愿写明。
87、《包法利夫人》的作者是法国作家福楼拜,小说描写的是一位小资产阶级妇女因为不满足平庸的生活而逐渐堕落的过程。主人公爱玛为了追求浪漫和优雅的生活而自甘堕落与人通奸,最终因为负债累累无力偿还而身败名裂,服毒自杀。
88、每周2~3期!听三联封面人物、明星大咖、知识领袖现身说法……追热点,更探寻其背后本质,把握时代脉搏,拒绝成为被热搜牵着走的奴隶。
89、这说明在当时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如果一个人的性格、经历和包法利夫人高度一致的话,她很有可能会选择自杀这条路。
90、我们还是来谈谈人物,《包法利夫人》中最重要的当然是艾玛这个女性形象、这个人物在一开始,作者没有把她作为一个重点来叙述,感觉她是隐藏在包法利先生的身后,突然跳出来的,跳出来以后灯光就一直打在她身上了。小说的一开始写的是包法利先生的青春,少年时代、第一次婚姻。顺便说一说夏尔的第一个妻子,迪比克寡妇,虽然是个次要人物,但即使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也令人印象深刻。她是一个寡妇,嫁给了包法利先生,一段非常短暂的婚姻,谈不上什么幸福,但给双方提供了情感上的需要,因此有隔阂,也有依恋。她永远穿黑衣服,人很瘦,脸上还长了粉刺,福楼拜先生形容那女人穿着黑的收身的服装,犹如“长剑入鞘、这女人为了得到包法利先生和公婆对她的爱,很可怜地夸大了自己的财产。如果那女子不得病.我们可以推测包法利先生的一生将在平庸平静沉闷中度过,是一种不幸,也是一种幸运,也可以成就一部别的小说,但这在福楼拜那里是不可能的,他化身为一个幽灵,或者说他就是艾玛,潜伏在夏尔的身后,迟早要跳出来,于是寡妇就病死了。一段短暂的灰暗的婚姻结束。作者借着婚姻的另一方,也就是包法利先生.抒发了对这种婚姻的看法,其中有深深的怜悯:“办完丧事,夏尔回到家里。楼下空无一人,上楼来到卧室,看见她的袍子还挂在床头,于是他靠在书桌上,沉浸在悲痛的梦境中、一直待到天亮。毕竟,她还是爱过他的。”请注意,这儿是“她“爱“他,没说“他”爱“她”,所以说,夏尔失去的不是爱情,而是一段婚姻而已,这种对第二主角的叙述给人一个假象,误以为小说的延续会以夏尔为中心。从叙述上看似乎动机不明,从人物活动空间看有点局促,令人担心。小说写下去.艾玛出场后,一个个细节异峰突起,我们才知道,寡妇也好,夏尔也好,夏尔望子成龙的父母也好,这些人物都是在为艾玛的出现腾挪空间,夏尔去寻找他的幸福、找到艾玛以后,他便慢慢退去,他在旁边稍息,一个很大的空间就出来了,艾玛跳出来,读者的注意力就都在她身上了。
91、生活的重复和无聊,逼她放弃了一个看似圆满的家庭。福楼拜在叙述她生活的无聊,用了很高的写作技巧。如果一个人物的生活很无聊,读者读起来,多半也会觉得乏味。小说里,包法利夫人生活在无聊托斯特村庄,每天带着同一只狗去散步,看到的都是一成不变的风景,那一段冗长的描写,让读者读起来却津津有味。他在小说里描写了一连串非常琐碎平庸的事情,但每一件都是新鲜的,没有重复,读者一直感觉在读新东西,读完以后,又回味过来,这生活确实很重复,难以忍受。
92、从艾玛嫁给乡村医生包法利,到她受到地主罗道耳弗的引诱,再到被罗道尔弗抛弃,艾玛转而寻求书记生莱昂,再遭抛弃,整个偷情过程中,艾玛用尽急啊产,背负高利贷,走投无路时,饮砒霜自尽。艾玛的一生经历了蜕变、堕落、毁灭三个阶段。压倒艾玛最后一根稻草是谁呢?
93、特别感谢:本书评作者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才女肖玮同学
94、故事很简单,没有浪漫派小说曲折离奇的情节,无非是一个“淫妇”通奸偷情,自食恶果。作者的本意也不是讲故事,他为小说加了一个副标题:《外省风俗》。
95、在这般复杂的个性之上,她所追求的,并非爱情,而是幻想。
96、明明是一个无论在生活里还是在文学作品中都很常见的桃色事件,但是福楼拜能感知到旁人尚未涉及的敏感区域。爱玛的死不仅仅是她自身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福楼拜非常细腻的描写了主人公情感堕落的过程,他也试图努力地找寻着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根源。把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平庸悲剧上升到了人性的高度,狠狠的批判了可恶的社会。
97、"她起坐一辆自备的蓝色马车,驾一匹英吉利骏马,还要一个穿翻口长筒靴的马夫"去卢昂与情人幽会。她欠的帐单雪片似地飞到夏尔手中:窗帘,地毯,沙发套的料子,几件衣服,还有梳妆打扮的各种用品,加起来总数大约有两千法郎。
98、比如包法利夫人,闺名爱玛。爱玛的父亲经营一家农庄,十三岁时被父亲送到修道院接受教育,修道院里有一个老姑娘,是一个贵族世家的后代,她会唱前一个世纪的情歌,讲新闻,私下把围裙口袋里藏着的小说借给大姑娘看。
99、如同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是对骑士小说的清算一样,《包法利夫人》在一定意义上是对浪漫主义与浪漫派小说的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