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多雨果的作品
1、记忆中,大家写过的难以计数读后感里面,都会有一篇属于《巴黎圣母院》,并且无论寒暑假,雨果先生都是我们必须“拜会”的多年老友之在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让我们重温那些年我们又爱又恨的雨果吧!
2、《九三年》是法国小说家雨果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74年2月。雨果在小说中塑造了旺代叛军首领朗德纳克侯爵及其侄孙、镇压叛乱的共和军司令郭文,以及郭文的家庭教师、公安委员会特派员西穆尔登这三个中心人物,围绕他们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情节,描绘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在1793年进行殊死搏斗的历史场面。
3、起初,他只是画一些嘲讽艺术圈、上流社会和“古典作家”同行的小幅讽刺画。但自从结识了艺术修养了得的美丽情人朱丽叶·德鲁埃后,他的画开始转向内心的风景。俩人一起旅行,这期间雨果才真正地对绘画着了迷。
4、《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读过点书的,大都知道是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的文学杰作,这个严肃的大胡子法国小说家、诗人、政治家,也是欧美文化名人中第一个站出来,公开批判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野蛮行径的高尚人士。
5、今年8/13开始,上海明珠美术馆联合巴黎博物馆联盟(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馆),为每一位熟知维克多·雨果的中国人,带来了他在文学作品之外「斜杠青年」的一生。
6、此外,他还发表了纪念碑式的作品《巴黎圣母院》(1831年),以及许多诗歌与戏剧,独独没有动手写压在他心头的这部作品。
7、奥诺雷德巴尔扎克 代表作品:人间喜剧、朱安d人、驴皮记
8、五大展区逾200件雨果创作及相关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经典插画,鲜为人知的雨果绘画、装饰艺术作品与中国情结展现绘画、雕塑、摄影、书籍、书信手稿、室内装饰、日常用品,丰富类型展品描摹不为人知的雨果侧面与十九世纪人文风貌。
9、《笑面人》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写作于1866—1868年,1869年发表。作者运用浪漫主义对比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通过强烈的对比,加强了小说结局的悲剧气氛,揭露了整个贵族上流社会的糜烂、腐朽和没落。
10、《悲惨世界》是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
11、雨果会细心钻研自己选择使用的材料或者媒介,尽可能挖掘出它们最多的可能性。而且他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意外的”效果,只要这些意外符合自己的审美。创作方式的随性、浪漫,使他的画作有时候更像是20世纪抽象派的作品,而不像随便画画。有人评价说,他的风格让人想起18世纪最著名的浪漫主义画家之约瑟夫·马洛德·威廉·特纳(JosephMallordWilliamTurner,1775年-1851年)。
12、在复辟王朝统治下,法国宫廷和教会狼狈为奸,欺压人民。当时的巴黎,宗教势力邪恶黑暗,封建等级制度十分残酷,封建主义压抑下的人性扭曲堕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下层人民,处于令人深切同情的境地。饱受压迫的人民群众奋起反抗,与两股势力展开英勇的斗争,最终取得胜利。雨果感受到了封建统治的黑暗与残忍,创作出《巴黎圣母院》,借15世纪的巴黎社会反映现实生活。
13、雨果展除了展出雨果创作的各种画作、书信手稿外,还带来了不为人知的、雨果生活中的一面!更方便中国观众,全方位的了解雨果这个人。
14、酝酿了二十年之久,直到1845年11月,雨果才终于开始创作,同时还继续增加材料,丰富内容,顺利写完第一部,定名为《苦难》,书稿已写出将近五分之不料雨果又卷入政治漩涡,于1848年2月21日停止创作,一搁置又是十二年。
15、从时间上来看,虽然雨果的绘画创作与他的政治生涯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但是画作的题材却鲜有跟政治直接相关的。其中,《上吊的男人》和《正义》等作品隐晦地表达了他对死刑的强烈反对。
16、雨果1802年2月26日生于贝桑松。他的父亲是军队的一位将军,祖父是个木匠,再往前追溯,他的祖先是耕地的农民。孩提时,他有三位老师——他是这么告诉我们的——花园、老牧师和母亲。但他身上有任何一位老师都无法给他的东西,那就是早早绽放出诗歌之花的种子。15岁时他向法兰西学院递交了一首诗,此诗为他赢得了“神童”的称号。另外一首获奖诗长达120行,是一挥而就的。雨果在这么小的时候创作就如此游刃有余,这将使他成为有史以来世界上最伟大的即兴诗人!雨果不是作为人、而是作为作家离开人世的。
17、*九三年(维克多·雨果著长篇小说)_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9%9D%E4%B8%89%E5%B9%B4/63252?fromModule=lemma_inlink
18、©MaisonsdeVictorHugo/Roger-Viollet
19、©StéphanePiera/MaisonsdeVictorHugo/Roger-Viollet
20、“圣-桑普森”(或《凝视着风暴的渔夫之妻》),1864年
21、2018年,雨果在洛杉矶哈默博物馆的展览被命名为“从石头到印迹”(StonestoStains)。与本次上海展览以时间线来呈现作品的形式不同,哈默博物馆的展览是根据雨果画作的主题和技法分类。石头和印迹则非常形象地概括了雨果画作中的主题元素。他的画有时候是描绘风景,建筑,有时候又变幻成极为抽象的形态,比如某些物体留下的斑迹。在雨果的水墨画中,水就好似承载着他的所思所想一般,亦柔亦刚,坚不可摧。
22、©MaisonsdeVictorHugo/Roger-Viollet
23、维克多·雨果于1802年2月26日出生在法国贝桑松的一个军官家庭。他在中学时代就对文学发生了浓厚兴趣。他的文学活动是从他为《文学保守派》杂志写稿开始的。
24、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25、他有时也会使用烟灰或者其他材质来勾勒轮廓:不同层次的墨色晕染、照相用的遮挡板、镂花模板、紫胶和化学漂洗,同时叠加粗铅笔、彩色墨水、水彩,有时也会用到描金。雨果作画非常随性,用墨水起一笔,继而顺势画出一座城堡或者一片风景。这种任由颜料肆意延展的创作手法与心理学上的“无意识行为”十分相像。20世纪初的超现实主义者更将雨果视为先驱,使得后人以非常现代的角度看待雨果的绘画。
26、○ 雨果的儿子乔治·雨果所作油画《高城居餐厅》,
27、《玛丽·都铎尔》(1833)为3幕散文体历史剧。雨果通过英国女王和宠臣之间的爱情悲剧,把女王摆在王位与情人二者不可兼得的剧烈冲突之中。这部戏接触到政治与社会的关系问题,通过人物塑造展示了人类的共性。
28、这些图画所描绘的莱茵河远远超越现实之上。雨果凭借愈发纯熟的绘画技巧,赋予了这些奇特的画作,以一种戏剧化的艺术效果。
29、《维克多·雨果,嘈杂的先贤祠》,《嘈杂声》
30、天才,总是超越自己的时代。也难怪德拉克罗瓦在写给雨果的信中说:“如果您决心当画家而非作家,成就会高过这个世纪全部艺术家。”雨果在的艺术手法的一个特点:描写经过夸张的、非凡的人物和非凡的情节。他的主人公或者是作出了极其英雄的行为,或者是做出了极其残暴、卑劣的行为。他们的性格特点都经过夸张。情节也是非凡的。矛盾一个紧接一个而来,又充分运用巧合、偶遇等手法,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31、©JulienVidal/MaisonsdeVictorHugo/Roger-Viollet
32、 为什么雨果的名气有一段时间没有那么大?我们认为是艺术方面和政治方面的一些思想,有些事情比较反对。首先从戏剧的角度来讲,一直到十九世纪,法国古典戏剧有很重要的规定,首先有三一律的规则,还有喜剧和悲剧两种戏剧风格,分得非常清楚。这种古典主义戏剧的最好代表之一是法国的高乃依,在十七世纪。
33、1830年七月革命前后,雨果的民主主义思想逐渐增长着。
34、他的话是有道理的。一切都是新的——活力和色彩、绚丽的意象,最重要的是让史文朋产生灵感而写出下面这几行诗的萦绕心头的音乐,都是新的:
35、 第三部戏剧作品是《吕伊·布拉斯》。夏多布里昂看过《埃尔那尼》后曾说:“我将去矣,而先生,你今方来。”《埃尔那尼》是雨果吹响的浪漫主义号角,像是一场战役,刚才的画面上也呈现出那个场景。《吕伊·布拉斯》可能是雨果戏剧的大功告成之作,所以我们选了这样的作品,以及他浪漫主义戏剧的最后这一部《城堡卫戍官》在展厅当中,这些其实是20世纪初的绘画作品的呈现。整个展览有关戏剧方面的策划线索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再次感谢袁莉老师,感谢上海翻译家协会和到场的各位,欢迎大家接下来继续聆听法国里昂国立高等戏剧学院院长劳朗·古特曼(LaurentGutmann)的分享。
36、雨果晚期的绘画重新回到了人像画,当然他在此前也从未完全放弃“人”的描绘。值得一提的是雨果的人像画,总是漫画式地轻松而概括的寥寥几笔,勾勒出简练而鲜明的人物形象。
37、©MaisonsdeVictorHugo/Roger-Viollet
38、其中,他当年参与的戏剧作品中的道具,原件也被空运到了上海明珠美术馆!所以这不仅仅是雨果展,还是一场法国19世纪文艺展!
39、提问:我们想看到这部戏的几个片段,但是能不能看这部剧?
40、雨果善于描写巨大的场景和巨大的事件,例如滑铁卢战役等。同时作者喜欢在作品中站出来书写自己的主观感受,他充满激情的表现自己的爱和憎,从而引发读者共鸣。
41、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土伦苦刑犯冉·阿让的个人经历,融进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该作多次被改编演绎成影视作品。
42、 福楼拜是法国著名的自然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于1821年,他的作品真实的纪录和描写了19世纪法国社会风俗人情,被认为是自然主义之父。
43、此后20年间各处漂泊,此时期完成小说《悲惨世界》。1870年法国恢复共和政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雨果结束流亡生涯,回到法国。1885年5月22日,雨果辞世,于潘德拉举行国葬。
44、雨果的第三个创作时期,现实主义更加明显,也是作者的批判性达到最高峰的时期。
45、《悲惨世界》是雨果的代表作,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和贫富悬殊,描写了下层人民的痛苦命运,提出了当时社会的三个迫切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猛烈抨击了资产阶级法律的虚伪。全面反映了19世纪前半期法国的社会政治生活。
46、小说集中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饱含了雨果对于人类苦难命运的关心和对末来坚定不移的信念,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47、卡佩拉尼电影作品《悲惨世界》海报,1912年
48、 雨果不在法国的时候,一方面离巴黎比较远,他有一段时间基本上没有写剧本,他认为没有必要,但他还是写了一些东西,因为他离巴黎和法国的政治生活有一定距离,不是那么关注发生了什么事情,所以他比较自由,比较随意地创作他的作品,所以他最后写的剧本跟早期的剧本还是有很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