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好龙的寓意和道理
1、 熟读古诗,描述画面,解析重点字词。
2、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渔夫:《渔夫和鳗鱼》中的主人公。鳗鱼企图迷惑渔夫,让渔夫放过自己,但是渔夫不被鳗鱼的花言巧语所迷惑,而去追求虚无缥缈的希望,而是冷静地做出自己的判断,踏踏实实地把握眼前所得,并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正因为如此,他才不至于空忙一场。农夫:《农夫和蛇》中的主人公。农夫是一个因怜惜毒蛇而遭难的典型。他是一个善良的人,却滥用了善良。农夫用血的教训向人们表明,我们要善良,但是也要有正确的是非观,对待和我们同样善良的人,要像春天一样温暖;对待恶人,不能有任何的怜悯和宽容,不然最后受伤害的一定是我们。野驴:《野驴和狼》中的主人公之一。野驴受伤了,走路一瘸一拐,又遭遇了狼。但是,在这样不利的环境下,面对要吃自己的狼,野驴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沉下心来与狼周旋。野驴告诉狼,自已已经丧失了反抗的能力,但是希望在死之前,狼能帮忙把自己蹄子上的刺拔出来。趁着狼为自己拔刺的时候,野驴一脚踢死了狼,救了自己的命。这告诉我们,面对危险,不要慌张,也不要绝望,而是应该想尽一切办法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
3、 春秋时期,楚国叶县有一个名叫沈储梁的县令,大家都叫他叶公。叶公非常喜欢有关龙的东西,不管是装饰品、梁柱、门窗、碗盘、衣服,上面都有龙的图案,连他家里的墙壁上也画着一条好大好大的龙,大家走进叶公的家还以为走进了龙宫,到处都可以看到龙的图案。
4、当然,中西文化有别,我们不能放弃自己的传统文化而刻意去迎合西方。我只想说的是,叶公真心很冤!(叶公好龙的寓意和道理)。
5、 着重介绍“会意”、“悟情”。
6、 在“译意大观园”掌握译文。
7、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创作几则字谜让同学们猜一猜。
8、实际上,叶公好龙这个典故不过是孔子门生凭空杜撰的一个段子,到了西汉年间,大儒刘向将这个段子收入他主编的《新序》一书中,从此叶公好龙的故事不胫而走。
9、童话故事三年级的孩子已经接触了不少,他们想读、乐学,但要理解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却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们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0、 画一画这首诗的思维导图,并附上你读诗时的想象画面。
11、 使学生初步懂得谁是“指鹿为马”之人,知道“叶公好龙”的可笑之处。
12、积累背诵一些描写雪景的成语、诗歌、诗句或现代文片段。
13、释义:由:从;衷:内心。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话不是出于真心实意;指心口不一。
14、叶公喜欢龙,衣带、酒器上都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而不是龙的东西罢了。
15、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美并培养语感,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16、 导图结合故事解析作者创作诗歌时的背景,帮助理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17、实际上,龙在西方国家是一种邪恶、暴力等不好的象征。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曾经写过《变色龙》,寓意自然不言自明。在《圣经》里,龙是魔鬼和撒旦的化身,龙就是邪恶和暴力的代名词。我想,到这里,外教朋友的吃惊反应和亚洲四小龙的英文翻译就不难理解了。
18、 通过“导读快车道”掌握“一叶障目”、“唇亡齿寒”两个成语的含义及引申义。
19、 在“译意大观园”掌握译文。
20、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自述成语故事内容的能力。
21、历史上的叶公不是这样的人。叶公最著名的功劳是他不以怨报德,果断率兵平定了白公胜的叛乱,从而稳定了楚国政权。之后,为了楚国的长治久安,把职位让给别人,这一让贤之举,被专家们评为不迷权贵、深明大义。叶公沈诸梁,字子高,被楚昭王封为叶邑尹而始姓叶。叶公生于楚国王室之家,其曾祖父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秦国出兵击退吴军后,楚昭王把沈诸梁封到楚国北疆重镇“方城之外”的叶邑为尹。沈诸梁受到了楚国朝野及四境诸侯的敬重,时年24岁。
22、正确掌握“AABC”和“ABAC”格式的词语特点,并能进行独立列举。
23、 用《江畔独步寻花》熟悉学古诗的具体方法。
24、画一画《两小儿辩日》的思维导图,并附上你读诗时的想象画面。
25、学习以“对话描写”突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6、这就是我们小时候学习到的著名的”叶公好龙“的故事,他的寓意是:(来自”百度百科“)
27、成语都是一些固定的词组或短句,汉语成语大多是从古汉语文句中演化、凝结而来的,它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古汉语语法的特征,但在沉淀的过程中又有现代生活的积累,因此准确领会和把握成语的含义,无论是对古文学习,还是对现代文学习,无疑都是非常重要的。
28、选择你喜欢的花,留心观察,展开想象,仿写小古文。
29、学习诗歌中的写景技法——动静结合、视听结合。
30、 培养学生诵读古文的能力。
31、 使学生初步懂得什么是“前倨后恭”之人,知道“孟母三迁”的用心良苦。
32、画一画《学弈》的思维导图,并附上你读诗时的想象画面。
33、寓言故事往往借助故事情节的矛盾处或反转处来揭示寓意。教学时,可以抓住这些关键处,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帮助学生了解寓意。
34、 通过“导读快车道”掌握“塞翁失马”、“刻舟求剑”两个成语的含义及引申义。
35、 导图剖析“杜甫”生平轨迹;了解“杜甫”个人风格;
36、汉朝刘向《新序·杂事五》: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37、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从文本中获得启示的能力。
38、放眼望去,整个人间,全是一枚枚的树叶,歌手、诗人们从风中飘过的树叶联想到自己,为此写了许许多多的诗歌。秋风是悲伤的源泉,因为秋风扫落叶,彻底断绝了叶子的希望。金枝玉叶让人羡慕,残枝败叶让人厌弃,所以叶子们努力地寻找着可靠的树枝,并且为此而互相攀比。像《蜗居》这类毒草,就鼓吹这种存在方式是最合理的。说它是毒草,因为它代表了现实妥协的市侩文化,它让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看见身体、生存的需要,看不见更大的图景。
39、 大家好,我是三年五班康婷然。我热爱运动但是我也爱读书。我看了好多历史故事书,和妈妈一起读绘本是我最快乐的居家时光。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故事是画蛇添足,妈妈经常说我做数学题或者写作文时添加些没必要的偏离主题的步骤是画蛇添足。读了这个故事就会充分理解这个预言故事告诉我们的深刻道理。简洁简练深入主题是我们解答问题的主旨,千万不要做画蛇添足的事啊。
40、 使学生初步懂得谁能“一鸣惊人”,知道“四面楚歌”的真相。
41、 闻其香,观其形,赏其色,品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