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刻苦读书的成语
1、(宵衣旰食):宵:夜间;衣:穿衣;旰:天已晚。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时间晚了才吃饭。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
2、分秒必争:一分一秒也一定要争取。抓紧时间。
3、凿穿墙壁以借邻家的光亮。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4、徒读父书: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5、南朝时期,有一个叫顾欢的孩子,非常好学。因为家中贫穷,所以不能进乡中的学校学习。但他却不放松自己,整天跑到校舍后去听先生讲课,而且听到的知识从不遗忘。晚上则点亮松枝或燃着稻糠,用来取光学习,从不间断。经过多年勤奋自学,顾欢终于成为一个博学多才、对社会有用的人。《太平广记》卷一七五《李琪》记载,唐代李琪为母亲守墓期间,点燃稻糠或柴禾取光,在夜间苦读,竟读完了数千卷书。后人因以“燃糠自照”为勤奋学习的典故。
6、临池学书:临:靠近,挨着;池:砚池;书:书法。指刻苦练习书法。
7、韦编三绝:韦: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比喻读书勤奋。
8、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他下定决心,发愤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在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剧烈的疼痛使他很快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9、 (出处)《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0、译文:每天都孜孜不倦努力工作,不敢贪图享受。
11、圆木警枕: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醒,不会懒惰。形容鞭策自己,勤奋不懈。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形容发奋图强,刻苦磨练自己。
12、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增广贤文》刻苦读书的成语或谚语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13、十行俱下: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特指读书极快。
14、充栋汗牛:指书籍堆得高及栋梁,多至牛马运得出汗。形容藏书或著述之富。
15、引经据礼:引:援引;据:依据。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
16、(废寝忘食):废:停止。寝:睡觉。忘:忘记,食:吃饭。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很刻苦,专心致志。
17、王羲之决心要赶上张芝,他一边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一边用心学习前人的书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每天写完字后,都要到家门前的池塘里洗刷笔砚,天长日久,池塘的水全部成了深黑。人们把这个池塘叫做墨池。
18、孙康映雪:孙康家贫,冬天利用雪光读书。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19、折节读书: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20、 (解释):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21、“刺股”讲的是战国时期苏秦的故事。出自刘向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22、(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钝学累功,不妨精熟。”
23、释义:囊萤:晋代车胤小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学习刻苦勤奋。
24、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25、这个成语故事实际上是由“头悬梁”、“锥刺股”两个故事组成的。
26、出处: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27、(夙兴夜寐):夙:早;兴:起来;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28、闭门读书、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29、昼耕夜诵:白天种地,夜晚读书,形容抓紧时间学习,读书勤奋。
30、一箪一瓢:一箪食物,一瓢饮料。特指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31、 (解释):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32、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愤图强努力读书。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33、圆木警枕( yuánmùjǐngzhěn)
34、朝经暮史: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史:指历史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特指勤奋读书。
35、专心致志 (zhuān xīn zhì zhì) :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36、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乐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心中的回响。——霍姆斯
37、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38、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39、纳士招贤: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40、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41、盈箱满笥:笥:盛衣物的.方形竹器。指箱子和器物都快装不下了。形容著述或书籍很多。
42、凿壁借光:成语典故指的是西汉大文学家匡衡。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43、闭门读书: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专心埋头苦读。
44、杵:短棒。“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难的事都能做成功。
45、 (出处):老舍《鼓书艺人》十七:“你越是发愤图强,遇到的困难就越多。你得下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否则就一事无成。”
46、凿壁偷光:凿穿墙壁引过光线。形容家境贫困仍刻苦勤学。
47、不敢旁鹜不知肉味目不窥园倾耳而听倾耳注目一心一意屏气凝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48、 (出处):《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49、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十分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找了一只白绢口袋,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50、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51、回复「揭秘」,看欲罢不能,闻所未闻的野史奇谈
52、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53、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54、下决心努力学习和工作,连吃饭也忘记了。形容勤奋和专心。
55、韦编三绝: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条把竹简编编联起来,做“韦编”。三:多次。绝:断。反复研读,以致编联竹简的的皮绳断了多次。指读书勤奋刻苦。
56、好学不倦:倦:厌倦。好:爱好。爱好学习,从不厌倦。
57、● 一生写了两万多首诗,被皇帝爷孙三代惦记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