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名句理解性默写
1、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离骚名句理解性默写)。
2、“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表明诗人此时产生了退隐的思想。
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14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过程,和篇首“六王毕,四海蜀山兀,阿房出”的气势构成鲜明的对比。
5、(3)若夫日出而云霏开,云归而岩穴暝,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6、诗中写出了边海人民衣不遮体、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的句子是: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7、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8、在《离骚》中,诗人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因采摘茝兰而遭人指责,但他仍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离骚》中表现诗人忠贞不移,即使肢解身体也不会改变志向的句子是:“ , ?”
10、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11、忳郁邑余诧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之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_________________。伏清白以死直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驰椒丘且焉止息。____________________,退将复修吾初服。___________________,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余冠之岌岌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民生各有所乐兮,___________________。虽体解吾犹未变兮,___________________。粤教版离骚理解性默写答案“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名句理解性默写)。
12、(1)子曰:“________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13、⑶表现诗人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屈原在《离骚》中用“ , ”两句,以鸷鸟自比,表现自己生性品行高洁,注定不容于世。
15、《离骚》中屈原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16、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观点相同。
17、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
1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词中运用屈原《离骚》诗句典故,词中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是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____,____”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____,____”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21、我要把菱叶裁剪成上衣,我并用荷花把下裳织就。
22、(7)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8)衣冠简朴古风存
23、屈原在《离骚》中表达对君王因荒唐而不能理解自己的报怨的句子是:“ , ”。
24、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刘禹锡《陋室铭》)
25、诗中写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6、《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突然死去,随流水而长逝,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 , ”。
27、(7)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28、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