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学无止境的名言
1、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王充);
2、《金色的草地》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拢。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起床。
3、1勤奋和智慧是双胞胎,懒惰和愚蠢是亲兄弟。学无止境的优美句子永远要相信登峰造极境,也永远要记得我们是永远的学徒。只因学无止境。
4、同样被人误解的名句还有“相濡以沫”,多少人借这个词表达情感,却不知原句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真可谓是南辕北辙。
5、 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子张》,多少中国父母将这句话视为家训:“你好好读书,将来才能考上公务员!”“读好书才能有好仕途!”“读书就是为了做官!”这些理解都不对。
6、 孔子还说过:“立于礼。”(《论语·泰伯》),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所以孔子说他“三十而立”,是指他这个时候懂得礼,言行都很得当。所以立的不是事业、不是家庭,立的是人自己。这是一种自我的觉醒,是人格的独立,是自我把握自我相信的起始。所以以后再有人用这句话逼婚,你都可以噎回去了。
7、(苏轼)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8、从前有个人叫季文子,办事特墨迹,总是要纠结好多次才去做。
9、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10、也就是说任何“不求”都不是无条件的,当忽略这个前提就会出问题,变成了枷锁。
11、靠自己的劳动,饱食安居,是精神生活得以健康展开的前提。现在的问题,是吃饭一定要剩下,浪费很多,居住一定要买好几套,哪怕自己只有一个身体。完全没有意义的暴殄天物,目前却是比比皆是。
12、@郭美华上海 下面这段话,我认为最精彩、深刻:
13、《终身成长》一书的作者卡罗尔·德韦克把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分为成长型和固定型:固定心态的人认为我们的智力水平在出生时就定型了,很难通过后天改变,遭遇失败的时候他们也会自我怀疑;而成长心态的人相信自己的智力可以通过后天改变,所以他们愿意更主动地学习,面对失败的时候也会重新调整心态,尝试不同的策略。
14、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5、“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16、译文:要爬上书山,懂得知识,就必须要懂得要以勤奋来作为路径;而知识的海洋是无穷的,需要有对付行舟的艰难困难的勇气。
17、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18、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桓宽
19、误解:这句话出自出自《论语·宪问》,大家常常用这句话去劝人放下,殊不知“以德抱怨”只是一句设问,并不是结论,孔老先生是极力反对打完左脸把右脸也伸过去的感化做法的。
20、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利希顿堡
21、一般人通常的问题是,行怠惰、迟缓、敷衍,而言却信口开河,夫子强调要在行方面勤勉、迅疾、精到,而言则要慎,不说大话空话,这一点对我们每个人都深有启发教育作用。
22、用网友们的话来表示就是: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试想孔子如此注重“孝悌之义”的人怎么可能说出那种被千夫所指的话来,自古最凄凉者,莫过于英雄末路,美人迟暮。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让多少人唏嘘不已。
23、 真相:此句原话是“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大意是说:“年幼时不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长,长大后又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成就,年老了还迟迟不死,这样的人简直就是世上的祸害。”用网友们的话来表示就是: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试想孔子如此注重“孝悌之义”的人怎么可能说出那种被千夫所指的话来,自古最凄凉者,莫过于英雄末路,美人迟暮。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让多少人唏嘘不已。
24、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25、@馬震宇不是这样理解的。人当然需要饮食居住的满足了。原话的意思是“不求”——不求是一种自觉的意识状态与价值选择。我们可能每天都需要空气和水,但我们并不去“求”空气和水(当然不是指污染这种情况下)。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有许多细节,但我们有意求之者、我们选择来记忆并推动者,并不多。
26、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7、1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很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用磨,也会生锈,成为废物。——老舍
28、从前有个人叫季文子,办事特别拖延,总是要纠结好多次才去做。
29、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
30、《尚书》所谓“满招损,谦受益”,谦谦君子之道,从来得到世人赞赏。读书博学为何?在通古知今、参天悟地中修身养性而已。越懂学问的人,越能谦虚做人。
31、 真相:我们知道,在春秋时代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后人要研读那时侯的文章,便要再经过一个“句读”的过程,即是根据上下文意思自己在句子的适当地方加上标点和停顿,这样才能得出一句句意通顺而连贯的话。我们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很容易就能得出这句话正确的分句方法:“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的整句话就是说,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好,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玩不来这些东东,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你看,这才是“有教无类”的大教育家孔老先生的本意嘛。断句的重要性大家都懂,举以下二例再次强调:“一男子扬言要整成都教授,成都教授纷纷搬家”,“草帽路飞说要当上海贼王,上海居民加紧防盗”。
32、出仕就是“时习之”的途径之也就是把所学的、所修的东西应用到从政的实践之中,但是,修身学习是无止境的,从政可以更好地修身,也可以更好地推行仁道。所以这句话讲的是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
33、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
34、我们知道,这三个问题都是不容易解决的。很多政治制度的创设,就是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洪堡创设科研型大学,是为了有专门的机构去发现“道”,代议制的出现,是为了把最可能(虽然未必真)有道的人挑选出来,解决问题三的办法是规定哪些事情必须要经过议会表决,不论你(当政者)是否有困惑。
35、真相:这句话的原话是“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意思是事情做好了,可以总结经验,从中学习,取得进步;学习学好了,就可以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做事中。
36、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毛泽东
37、(杜甫)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J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8、当不具备时机呢?便必须学会蛰伏,修炼自己,等待变化。如果耐不住寂寞,其心必是浮躁,其眼必不明时势,其行必是妄动。这样的人,怎堪重任?结果,也不仅会事倍功半,还很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甚至灾祸。
39、不登上高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学问的博大。说的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们活在世上要去多去接触新的东西,学习新的东西,以充实自己,也就是学无止境。
40、君子如果是从德上而非单纯在位上言,那么,这一章就具有一种普遍的学思修德意义。每一个人向学之人作为君子,作为一个具体的人,他的生命,包括意志、理智、情感、言行等等都是有限的,他关注于此,便不免于忽略于彼。每个人的人生都有所求,那么,真正该求的是什么呢?
41、这句话出自《庄子·大宗师》,原意是这样的:泉水干涸了,两条鱼为了生存,就彼此用嘴里的水沫来沾湿对方的身体。但与其在死亡边缘才这样互相扶持,还不如大家安安定定的回到大海,互不相识来得好。
42、 真相:后半句的意思就是:固执的庸士就是这样子。庸者,庸言庸行之庸,作平常义。“硁(keng)硁然”形容浅薄而固执。因此孟子同学直接就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惟义所在”——只要合乎道义。
43、如需求、欲求、慾望進行反思會發現,需求欲求欲望首先是一種否定行為,是行為者對缺少或需要的表達。需求欲求的特點是因沒有滿足才有需要,一般是滿足了就不再需要。暫時滿足了還要長久滿足,滿足了此還要在此上加彼,還有需要就是貪戀。人自然是要吃飯,這是生而為人所必需滿足的條件,但如貪戀衣食起居,把這當成某種追求對象,那就不是自然需要而是人為慾望了。需要辨別清楚的是,第一個需求是自然需要,第二個則是與自然需要無關的人為慾望。
44、如果说把学无止境放在人生上来说,大概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就是学校跟社会。学校学习的更多的是概念的理解,而社会就是对知识的实践。即是知行合一。
45、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B.V
46、提高阅读效率和能力,可以学习掌握如快速阅读的技能。快速阅读是一种自主的根据材料、需要、时间、精力和内外部环境,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阅读的方法或习惯。一般通过如“精英特快速阅读训练”这样的软件训练,掌握到两千多字每分钟的阅读速度都是比较容易的。
47、 “居無求安”者,《說文》:“凥,處也。從尸几。尸得几而安也。居,蹲也。”二字義別。今經傳皆叚“居”爲“凥”。《爾雅釋詁》:“安,定,止也。”無求飽,無求安,若顔子一簞食,一飄飲,在陋巷不改其樂者也。
48、 “就有道而正焉”者,《學記》“就賢體遠”。注:“就,謂躬下之。”《荀子性惡篇》:“夫人雖有性質美而心辯知,必將求賢師而事之,擇良友而友之。得賢師而事之,則所聞者,堯舜禹湯之道也。得良友而友之,則所見者,忠信敬讓之行也。身日進於仁義,而不自知也者,靡使然也。”“焉、也已”,助語之辭。《漢石經》“也已”作“已矣”。皇本作“也已矣”。
49、(译文)少年时期辛苦学习,将为一生的事业扎下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