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诗四句短诗
1、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气其里。——《观沧海》
3、首先是排除语言障碍,这个得依从于多种语言注解,至少理解里边的词句所指的意义;
4、译文: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
5、蔡隐丘 (石桥琪树) 山上天将近,人间路渐遥。谁当云里见,知欲渡仙桥。
6、㉖猨:同“猿”。啾啾:猿叫声。狖(yòu):长尾猿。
7、再次,本篇中已有以香草荪代指君王的句子(“数惟荪之多怒兮”,“荪详聋而不闻”),“荪”与“美”“美人”交叉使用,或者结合使用(如“愿荪美之可光”)。但在《九歌》中称所崇敬喜爱的人,只用“佳人”“佳”(《湘夫人》)和“君”(《湘君》)。所以说《抽思》已开始以香草比喻君王和俊秀之士的修辞通例传统,与此相应的,一是以“媒”“理”比喻可以帮助自己向君王沟通的人(如“又无良媒在其侧”,“理弱而媒不通兮”)。这在《离骚》中形成天上三日游求女(求知音)的构思基础。同时,也形成以香花香草以喻贤良忠贞之士的比喻萌芽。屈原在本篇和《思美人》《惜诵》的基础上构思创作了《离骚》。从本篇的结构中也可以看到《离骚》的部分雏形。本篇中说到对怀王的陈辞,在《离骚》中变为向帝舜的陈辞,并由回忆变成了想象,成为由现实社会向幻想世界转变的过渡。其末尾“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而有获”,也同《离骚》陈辞末尾“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的意思基本一致。“狂顾南行,聊以娱心兮”和“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在《离骚》中变成了去留想法的冲突、确定过程和“邅吾道夫昆仑”以下的一大段浪漫主义的想象,即“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的描写。
8、我在网络上找到龚琳娜吟唱的《山鬼》,推荐给朋友们,我很少见到把古典诗歌的内涵、韵律、味道成功再现或者再创作出来的,但这首《山鬼》的确出乎我的意料,它几近完美地表现了屈原经典作品《山鬼》的味道。推荐给大家听听。
9、《九章·橘颂》从体制上来看,基本是四言的,所写的物象限于一种,写作路径略近于《诗经》。这首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节,共九节,可分两部分。前四节十六句为第一部分,后五节二十句为第二部分。
10、了解诗歌体裁知识也是学习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观沧海》是四言诗,这是历史最悠久的一种诗体,盛行于先秦时代。《诗经》集四言诗之大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绝句,《次北固山下》是五律,它们都要遵循格律。《天净沙·秋思》是散曲,“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这篇作品的具体名称。散曲的不同曲牌,对于句式、字数、平仄也都有相应的要求,只是不像格律诗那样严苛,允许添衬字,有的曲牌还可以增句,押韵也稍灵活,平仄韵通押。下面以《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为例,简单说明相关的格律问题。
11、《吕氏春秋·侈乐》也说:“楚之衰也,作为巫音。”所谓“巫音”,即巫觋祭神的乐歌,这是《九歌》与屈原其他诗篇的不同之处。
12、宁做玉器被打碎,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13、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
14、屈原生活在楚怀王和楚顷襄王时代。当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在战国七雄中后来居上,扩张势头咄咄逼人,楚国成为其攻城略地的主要对象之一。但楚怀王却放弃了合纵联齐的正确方针,一再轻信秦国的空头许诺,与秦交好,当秦国的诺言终成画饼时,秦楚交恶便不可避免。自楚怀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起,楚国曾经和秦国发生多次战争,都是秦胜而楚败。仅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怀王十七年(公元前312年),楚秦战于丹阳(在今河南西峡以西一带),楚军大败,大将屈匄被俘,甲士被斩杀达8万,汉中郡为秦所有。楚以举国之兵力攻秦,再次大败于蓝田。楚怀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01年),秦与齐、韩、魏联合攻楚,杀楚将唐昧,取重丘(今河南泌阳北)。次年,楚军再次被秦大败,将军景缺阵亡,死者达2万。再次年,秦攻取楚国8城,楚怀王被骗入秦结盟,遭到囚禁,其子顷襄王即位。顷襄王元年(公元前298年),秦再攻楚,大败楚军,斩首5万,攻取析(今河南西峡)等15座城池。在屈原生前,据以上统计,楚国就有15万以上的将士在与秦军的血战中横死疆场。后人指出:《国殇》之作,乃因“怀、襄之世,任馋弃德,背约忘亲,以至天怒神怨,国蹙兵亡,徒使壮士横尸膏野,以快敌人之意。原盖深悲而极痛之”。古代将尚未成年(不足20岁)而夭折的人称为殇,也用以指未成丧礼的无主之鬼。按古代葬礼,在战场上“无勇而死”者,照例不能敛以棺柩,葬入墓域,也都是被称为“殇”的无主之鬼。在秦楚战争中,战死疆场的楚国将士因是战败者,故而也只能暴尸荒野,无人替这些为国战死者操办丧礼,进行祭祀。正是在一背景下,放逐之中的屈原创作了这一不朽名篇。(1) (7)
15、⒇毅:威武不屈。(2) (3) (5-6)
16、诗篇的后两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再扣诗题中的“遥有此寄”四字,从而全面坐实了题意。元代韦居安《梅诗话》卷上说:“绝句括尽题意方佳。”此诗正是这样。这两句又由写景言事转为抒情寄慨。意思是:将我的同情和怀念之心托付给多情的明月,随风一直到达你的贬所吧!此诗或系夜中所作,故有“寄愁心与明月”这种即景抒情之语。愁心者,当然是从友人被贬龙标而生。又,末句一作“随君直到夜郎西”,则王昌龄应在拜命途中,诗句不言宽慰,宽解之意自明。夜郎,当在今湖南沅陵境,龙标在其西南方向,而非指在今贵州桐梓的夜郎。清人刘献庭《广阳杂记》:“王昌龄为龙标尉。龙标即今沅州也,又有古夜郎县,故有‘夜郎西’之句。若以夜郎为汉夜郎王地者,则相去甚远,不可解矣。”
17、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归园田居·其三》
18、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19、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20、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21、将士们啊一去永不回返,走向迷漫平原路途遥远。
2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
23、⊕要写短诗。短诗可能只有几行、十几行。四五句也可以把诗写得容量无限大。比如古诗,大多四句,从形式上看属于小诗。小诗不小,可以是大诗。
24、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25、开头两句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在镇江之北,面临长江,三面环水。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驿道,既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见这是诗人的想象,表明船到镇江后,他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何况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旅食他乡,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归雁来给他传递家书了。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26、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80-783
27、⒀闭心:安静下来,戒惧警惕。终不失过兮:一作“不终失过兮”。失过,即“过失”。
28、参考答案:这一联千古名句,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值得认真品味。首先要理解字面的意思。潮水涨起来了,江面宽广,两岸更远了;挂起帆,乘船顺风疾行。可见船在江正中,而写景的观察视点又是在船上,所以诗人视野开阔,心潮澎湃,吟诵出这样的诗句。这两句还有更深远的象征意义,即人生旅途顺风顺水,一路扬帆,志得意满。“两岸阔”“一帆悬”是精整的对仗,意境开阔,情绪饱满。
29、王勃 (别人四首) 江上风烟积,山幽云雾多。送君南浦外,还望将如何。
30、九州里有人众千千万万,谁长寿谁夭亡由我主宰。
3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雁门太守行》
32、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秋思》
33、山中人儿就像芬芳杜若,石泉口中饮松柏头上遮,
3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35、张又新 (帆游山) 涨海尝从此地流,千帆飞过碧山头。君看深谷为陵后,翻覆人间未肯休。
36、①九歌:《楚辞》篇名。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
3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之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
38、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39、另一说认为屈原写作这篇祭诗的背景是在楚国两次大败于秦之后,内容与《国殇》的联系(魂与殇),所处于《国殇》之后,可以认定它是相当于《国殇》的乱辞的卒章,而非《九歌》“送神曲”。
40、译文:吉祥日子好时辰,恭敬肃穆娱上皇。手抚长剑玉为环,佩玉铿锵声清亮。华贵坐席玉镇边,满把香花吐芬芳。蕙草裹肉兰为垫,祭奠美酒飘桂香。
41、夏征农等.辞海(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1298
42、设计意图:此题意在抓住诗中的重要之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以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43、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44、诗言志。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思想感情,是抽象的东西,难于表达。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方使人感到具体生动。正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与“水”本无联系,但作者借江水之多,喻愁之多,二者有“恰似”之处,用江水东流之景,表达无限的悲愁之情,十分深刻。自然景物本来是没有思想感情的,但当诗人把这些客观事物纳入审美的认识和感受之中,这些事物便被赋予感情的色彩,同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了。“小桥流水人家”,不过是极常见的普通景色,但当它与“断肠人在天涯”同处于一个图景之中时,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所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就是这个道理。《天净沙·秋思》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