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诗名词欣赏
1、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2、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3、 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
5、是啊,我们总是在不断地告别,分离,是人生百味中最苦的一味。
6、诗人登上黄鹤楼,望的是家乡。或许每个在异乡的游子,想起家乡时,都让乡愁浸湿了眼眶。
7、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8、⑵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石苍舒醉墨堂》)
9、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10、 一轮秋影转金波。——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1、屈原、李白、杜甫,中国三位大诗人都孤寂地死在漂泊的小船上。这或许是巧合。但古典诗歌与舟船的关系却是一种必然。在古代,对于更多的诗人来说,水路比陆路更为方便,因此也更为重要。他们所有的远行,走的几乎都是水路。于是,旅途中借以安身的一叶扁舟便很自然地进入了诗人的笔下,成了他们诗作中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12、(008)一曲琵琶清泪挥,西风吹落桃花飞;心随落花飘何处?玉手轻拨曲儿追。
13、诗中记述郊外原野披上绿装,山花点缀其间之时,踏青的人们穿过柳荫,在春意盎然中尽情游玩的情景。
14、每个背井离乡之人,都曾满怀抱负和希望。尘埃落定后,我却越来越想家,想念儿时的伙伴,想念爸妈的声声叮咛。前尘隔海,老屋不在,听听那冷雨。
15、恐怕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国人这样爱思乡、会思乡。翻开一部中国文学史,思乡之作不可胜数;举凡一切他乡风物、异域情调都可成为思乡的引线。游子思念故乡,是中国古代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16、(038)杨花柳絮漫天扬,又是一季好时光,若无彩蝶双飞翼,空把相思阁楼藏。
17、⑻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18、(步骤一)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19、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20、 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21、即诗人提笔之际内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动,将情感含蓄于笔下的景物之中,让读者去感受、体会。
22、(093)纵泪残花逝俏颜,娇袭百病夜愁眠。空怀对镜娇颜瘦,怎奈情丝落尽闲。
23、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24、(074)情丝如藤爬满墙,春色满园百花香,人隔天涯心惆怅,一恋相思空痴狂。
25、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26、陶渊明一生仕途不顺,他辞官后隐居山林,在小院里喝喝茶,种种花,自然洒脱。
27、(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8、(066)远看群山也巍峨,闲情逸致总是歌。心有凌云壮志舞,气冲霄汉爽豪博。
29、诗词的诗句是由前人的诗句变化而来。如王实甫《牡丹亭·长亭送别》中的句子“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就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30、(071)梨花带雨桃花落,片片相思染离愁,谁把红尘都读透,莫让年华随风走。
31、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32、(090)霜叶霞红报早寒,倚窗望月梦阑珊。风飞孤影伊消瘦,情意无限苦爱怜。
33、大意:以前的局促困顿已经不值一提了,如今金榜题名,心中的畅快喜悦之情难以抑制。春风得意策马奔腾,一日就将长安的繁华景色看遍。
34、《英子评诗》创刊两周年贺诗集锦(续)||英子评诗微刊第335期
35、(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36、(026)若将妾心比桃魂,水载落花空无痕;三生石上谁之泪,千古殇情诉冰轮。
37、地名是质实的专门名词,而诗歌是文艺作品,主要在于表达感情,着重创造意境。在诗歌中使用地名,对于创造意境,是否能起到烘托的作用,还是削弱破坏,我们的回答是前者,因为诗人对在什么地点、什么样的环境之下,才触发起他的感兴,总得指点明白,这就需要使用地名;否则,会使一切描写,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38、⑵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9、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40、(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