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爱国诗
1、释义:中的参与商是中国古代的星宿名,按照当今天文学的星座划分,参星是现在的猎户座,商星是天蝎座。参星在西而商星在东,当一个上升,另一个下沉,永不相见。
2、可以说是悲剧人物李白的小像,其中饱含着拍摄者同情;“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是李白一生的定评。《病后过王倚饮赠歌》麟角凤觜世莫识,煎胶续弦奇自见。
3、2)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4、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1)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6、天宝十四年(755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的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杜甫因已年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7、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
8、注解:祖居少陵的野老(杜甫自称)无声地痛哭,春天偷偷地来到了曲江边。江岸的宫殿千门闭锁,细细的柳丝和新生的水蒲为谁而绿?回忆当初皇帝的彩旗仪仗下了南苑,苑里的万物都生出光辉。车前的宫中女官带着弓箭,白马套着带嚼子的黄金马勒。杨贵妃明亮的眼睛和洁白的牙齿在哪里呢?鲜血玷污了她的游魂,再也不能归来!清清的渭水向东流去,而玄宗所在的剑阁是那人生有情,泪水沾湿了胸臆,江水的流淌和江花的开放哪里会有尽头呢?
9、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0、寂静孤单的春天将进入晚春,然而我却悲伤忧愁,万物兴盛,显出万物的自私。
11、诗中不仅写出了对友人的思念,更表达了他对李白的理解。如“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12、公元755年,安禄山叛乱,玄宗南逃,诗圣杜甫只身投奔朝廷,途中被俘,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京城的萧条零落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13、七月里,杜甫到任了。司功参军一职掌管地方上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杜甫是一个认真做事的正直之士,从不亵渎职守。做近臣,为上朝进奏,竟睡在官里,而且“数问夜如何”。现在来到华州,正碰上炎热的天气,生活上也多有不便,夜里毒蝎出没,入秋,又有蚊蝇搅扰。但他仍埋头工作。还为华州郭使君写了一篇《进灭残寇形势图状》,分析当时残寇的形势:“今残孽虽穷蹙日甚,自救不暇,尚虑其逆帅望秋高马肥之便,蓄突围拒辙之谋。”提出官军应该采取进攻的战术:“诸将宜穷犄角之进。”仇兆鳌称赞说:“此等文字,真可坐而言、起而行者,初非书生谈兵迂阔也。与韩昌黎论淮西事宜,俱推经国有用之文。杜甫还撰写了《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对赋税、交通等提出看法。这时杜甫还游览西岳华山,留下了“西岳峻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那样著名的诗句,他驰骋想象,舒展胸怀:“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不过这首《望岳》诗,毕竟缺少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那种气势恢宏的气概了。
14、4)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15、释义:秋菊两度盛开,使我再次洒下往日流过的眼泪;一叶孤舟靠岸系绳,始终都牵动着我的故园之思。
16、全诗围绕着唐代大诗人杜甫伟岸的身影和特点来展开描写。
17、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18、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19、《书愤》南宋.陆游: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20、杜甫在黄河流域华州的一年,对于命运多舛的杜甫来说,仅仅是其人生又一次艰难之旅。正如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在《杜甫画像》一诗中所总结的那样,“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杜甫一生都在为解决全家人的饥饿问题忙碌奔波着。黄河给杜甫的记忆也是十分痛苦的,诗人在黄河流域的华州留下了三十多首诗,记录了他及家人在这险山恶水中所经受的肉体和心灵的折磨,也记录了动乱年代黄河流域人民的艰难生活,是一组描写黄河流域人民生活的现实主义诗歌杰作。
21、2)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22、众雏烂漫睡,唤起沾盘飧。杜甫的《梦李白》二首,是怀念李白作品中最杰出的篇章。
23、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树茂密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24、这首诗描写细腻、动人,颇为难写的夜雨景色,却写得十分耀眼突出,使人从字里行间,呼吸到一股令人喜悦的春天气息。这首诗题虽是《春夜喜雨》),但是全诗不露喜字,却又始终充满喜意。
25、“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两句是全诗也是春望的结束。由愤激转入沉思。国破家亡,自己又被俘,难道能坐以待毙吗?不能。得想办法逃出去。搔头,看来是古今人在急切想不出办法时一种共有的习惯动作。白头即白发,不说“发”而说“头”,是因为平仄的关系,律诗是讲究平仄的。“短”是短少。白发本来就少,搔头时又脱落了,所以说“更短”。短少到什么程度呢?这就是末句所描写的。“浑欲”,是“差不多要”或“简直要”的意思。古人蓄发,簪子是用来别住发髻的。“胜”读平声,“不胜簪”是说连簪子都别不住了。杜甫这时只有四十六岁,他的头发是在“陷身贼庭,愤惋成疾”的情况下才全变白的,所以他说“遭乱发尽白”。这都是老实话。
2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头两句写望中所见沦陷了的长安的悲惨景象,从而揭露安史叛军的罪行,表达了对祖国国都的哀悼。诗人冲口而出的“国破”二字,是全诗的主题,下文都是从此派生的(有同志说这首诗的主题是“恨别”,“国破”句中的“忧国的思想因素是次要的,不是全篇的宗旨”。这是不确切的)。国家一破,万事全非,一切都遭到彻底的破坏,只有山河还依旧存在,但那也是一个叫人见了更加伤心的存在。春天的长安(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在平时真是说不尽的繁华热闹,而现在呢?由于叛军的摧残,变得草木丛生,人烟稀少。面对着这些凄凉景象,怎能不令人痛哭流涕?我们要知道“国破山河在”,这五个字中,就已经有了泪。这里的“山河”可以是泛指,但如果具体到杜甫写这首诗时所望的山,那就是唐代诗人千百次提到的在长安城南五十里的终南山。我国另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当楚国的国都(郢)被秦军攻破时,曾写了一篇《哀郢》,其中有“望北山而流涕”的句子,杜甫当时也正是望南山而流涕的。
27、4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28、这首诗描写了在一个沉沉的暗夜,为温馨友谊的灯光照亮生活的一角。又一次,杜甫全家逃难山中,遇到大雨,饥寒交迫,狼狈不堪,当深夜路过彭衙、来到朋友孙宰家时,我们看到了一个令人感动的场面:延客已曛黑,张灯启重门。
29、《关山月》南宋.陆游:全诗每四句分为一个层次,三个层次分别选取同一月夜下三种人物的不同境遇和态度,一边是豪门贵宅中的文武官员,莺歌燕舞,不思复国;一边是戍边战士,百无聊赖,报国无门;一边是中原遗民,忍辱含诟,泪眼模糊,盼望统一。
30、在解释《春望》这首诗之前,我想先简括地介绍一下它的作者杜甫和杜甫写作这首诗的经过。
31、“恨别”句写一家离散之苦。这句起下,但和上句“感时”又密切关联着,因为正是由于“国破”,才带来了“家亡”。莺歌燕语本来是好听的,但因怀念亲人,所以听了反而使人感到心惊。这两句要活看,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感时之中,包括恨别;恨别之中,当然也有感时。同时也不要以为只有花才能使人溅泪,只有鸟才能使人惊心,比如杜甫“晓莺工迸泪”这句诗,不就是由于鸟而溅泪了吗?又比如他的“花近高楼伤客心”这句诗,不就是由于花而惊心了吗?这两句诗,由于诗人思想感情的复杂、曲折,在句子结构上也形成了一个三折的句式,因此,在读法上也最好分作这样三段:“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二字,必须独立出来。
3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3、赠李白——杜甫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唐)杜甫冬日有怀李白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短褐风霜入,还丹日月迟.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34、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35、杜甫一生穷困潦倒,常为生活问题到处奔波,在他的人生旅程中,由于社会动乱、仕途不顺、情志悒郁、劳苦奔波,就使杜甫原来健康的身体逐渐被疾病占领,时常苦于病魔缠绕,患上了疟疾、肺病、消渴症(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在华州任司功参军期间,由于生活困苦,经济拮据,他不得不上少华山采药到集市上出卖以换取生活必需品,常常把采药、种药作为精神上的寄托,他常采集和制备中药以疗自身慢性疾病,并义务为周围老百姓治病。他常起早贪黑顶风冒雨雪到少华山中采药,把生活的希望寄托在中草药上。他在诗中写道:“长馋长馋白木柄,我生託子以为命,黄精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杜甫明知大雪封山,很难在山中找寻到黄精的苗,但迫于生计仍然得顶着凛烈的寒风上山采药,栩栩如生地描绘出他当时凄凉的生活。由于命运的安排使杜甫一生与中医中药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中国中医中药史上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由于杜甫长期接触中医中药,观察中药植物的生长,积累下中医中药大量方面的知识,在华州做官之余,做起了中医治疗、药物鉴定的工作,纠正了许多中医药著作中长期存在的错讹,他曾用“卷耳(即中药苍耳)况疗风”,他还蒸晒、服食胡麻补虚却病,治疗消渴及并发症,他认为有食疗,药疗,又有针灸,同病异治,多种途径。
36、计拙无衣食,途穷丈友生。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